正文 第16章 輯三 自我修養篇(6)(2 / 3)

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

心得

貧窮的人自在,富貴的人多煩惱。給人家好處,人家不感謝我,還怨恨我為什麼不把錢全給分了。

富人煩惱錢怎麼花,花的過程還煩惱別人有意見。窮人也有啊,煩惱怎麼告別貧窮,但至少沒人惦記窮人的口袋。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心得

寧願用正直的方式去取,不願走歪門邪道去要。人沒有長遠打算,不久就會有煩惱。

什麼叫長遠打算?正直而行,做事坦蕩蕩。為什麼這樣就長遠了呢?因為這是社會的公認價值。按大家公認的價值行動,沒人會找你秋後算賬。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心得

這兩句直接出自《詩經·黍離》,但背景不同,具體的意思跟原出處還是有些不一樣。這世界有了解我的人,有不了解我的人。了解我的人看到我心憂,知道我為何而憂,不了解的就以為我在自尋煩惱。煩惱什麼呢?憂愁什麼呢?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煩、畏就是人存在的核心內容。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心得

天晴不做事,下雨天更加幹不成了。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所以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不說了。

前後兩句連起來似乎可以這樣理解:事情已經發生了,再說已經沒用,關鍵在於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晴天適合做事,下雨天隻能挨淋。這有點廢話,但賢文說的都是明明白白的大實話,關鍵看你有沒有照著去做。

是非隻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心得

是非是因為你多說了幾句,煩惱是因為你凡事老想著出頭。

不在開口,在於多開口;不在出頭,在於強出頭。說話、做事要看情勢,情勢不對,不要說話、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心得

忍住一時的火氣,就可避免日後的煩惱。有事向烏龜學學,碰到麻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縮頭躲避。

烏龜受到侵擾、攻擊時,就全身縮進烏龜殼,別的動物奈何不了它,隻好放了它。做人有時也得如此,忍住一時之氣。俗話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唐朝武則天時的宰相婁師德教育弟弟說:別人唾你一臉口水,怎麼辦好?不要擦了,讓它自己幹。有唾麵自幹的定力,誰還沒事來找你麻煩?

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心得

畏懼法律才會天天快樂,欺騙政府隻能天天擔憂。人活一輩子,就像草一樣,春天一過,生命就要走向結束。

前後兩句連起來可以這麼看:人生短暫,那就得追求快樂。怎麼才能快樂呢?該畏懼的就得畏懼,該遵守的就得遵守。這樣子事事守規矩,即使沒錢,也不會有人來找你煩惱。

黑發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心得

月亮過了十五,就由圓而缺,變得黯淡起來;人過了中年,精力就大不如前了。所以,既然時光過得這麼快,就得抓緊時間學習,不然沒幾年就成老頭了。

學習還是很重要,需要反複強調。學習什麼呢?學習經典,學習禮儀。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呢?老祖宗說的,照著做就行,沒錯。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心得

兒孫自有兒孫的想法,不要為他們做太多。為什麼呢?一、到兒孫們的時代,社會環境已變化,兒孫們想要什麼,父輩們無法提前預知,怎麼去準備?準備不好,一片好心變成了驢肝肺,反而招埋怨。二、為兒孫做太多,會養成兒孫們不勞而獲的心態,不利於他們以後的成長。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這樣。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心得

頭兩句出自《古詩十九首》,人人都想千年長壽,但有幾人活過了一百歲呢?既然如此,何不喝喝酒,讓自己開心。明天煩惱了,明天再說吧。

這裏說的少擔憂明天,和前麵說的時時謹慎,免得招來煩惱不是一回事。及時行樂,是我自己的事,和別人無關。和朋友就得開心,在其他人麵前還是得裝孫子。對象不一樣,就得不一樣應付。

路逢險處難回避,事到頭來不自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心得

路走到了險難的地方,就不能再回避;事情做絕了,以後就沒有了回旋的餘地。藥隻能治一些假病、小病、輕病,酒隻能讓人麻醉,暫時忘掉煩惱。

前後兩句連起來看,怎樣才能治好真病,去掉真愁?就是要有本領,在險難處善於騰挪;善於處理棘手問題,處理好而又不把事做絕。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心得

水到了低處,就流不起來;人窮了,沒了地位,說話就不響,就不要說話了。一匹馬不走,其他馬都走不動;一家人女兒沒嫁,其他家庭都覺得有希望,都過來求婚。

前後兩句話看不出什麼關係,那就分開來讀,分別理解,分別運用。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心得

喝酒是為了賞花,登樓是為了賞月。三杯下去,心情舒暢,喝得爛醉,什麼憂愁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