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輯三 自我修養篇(8)(3 / 3)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心得

滿天星鬥,但給地球的光明還不如一個月亮。大家都懵懵懂懂爭著去做宰相公卿,還不如自己停下來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帶給國家、人民的好處會更多。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爭。

心得

孟子說:朋友,以義合者。義,就是講大道理。朋友之間是因為講的大道理相合,才惺惺相惜的。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況是兄弟之間為了小利,不是你爭我奪,就是反目成仇。所以,在遵守大道理,不爭奪小利這方麵,兄弟有時不如朋友。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心得

牡丹雖然很好,很漂亮,但是不結實,隻能用來欣賞。棗花雖然很小,卻有果實結成,能夠帶給人們實利。在文人的眼中,自然是牡丹好;在勞動者的眼中,棗花也許更可愛。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

心得

做人關鍵要明事理。老人不可欺,小孩更不可欺。李白詩: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孔子。孔子都說後生可畏,其他人更應該學習他的態度。

種地也是一樣,要明白究竟。用心去耕種,才能收獲多。稀裏糊塗的,即使有收獲,那也得感謝老天——是老天看你可憐,賞賜給你的。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心得

要能忍耐,不然小事會變大事。作為弱者,就學會忍耐吧。作為強者,還怕小事不變大嗎?

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一人有慶,兆民感賴。

心得

一家人相互逞英雄,誰也不服誰,家裏事還有誰做呢?家庭隻會走向敗落。如何不逞英雄呢?就像老婆要多支持丈夫,讓丈夫變得有權威,這才叫賢惠,不然就做老婆做得不聰明。

同樣,作為一個國家,要擁護、支持國君,國君做出了成績,那是天下人的功勞。

人老心未老,人窮誌未窮。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心得

花不會紅上百日。這告訴我們,人不會一輩子都過好日子,前途多波折,人生多磨難。即便如此,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堅持,不能因此放棄——人老了,我們的理想還在;不得誌,我們還是要堅持。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驟貧難改舊家風。

心得

戴震說:用法律來殺人,人們可能會覺得你冤枉,還會可憐你;如果用道理來殺人,就會沒人可憐你了。戴震說的道理就是人情。可見,法和情有時是不相一致的。如不得已殺了人,從人情來說是可以饒恕的,但法理絕對不會容許。

什麼是人情呢?就像一個人一下子富起來,會不知道怎麼去耍富,還是過著窮日子;一個人突然窮了,還是耍著富,不知道有了這頓沒下餐了。人情就是這樣,是時間的積累,不是法律條文就能改變的。

座中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連陰雨,行船又遇頂頭風。

心得

一邊是富人:天天有客來訪,餐餐美酒滿杯;一邊是窮人:屋漏遇著幾天的雨,開船又碰到逆向的風。這兩者有什麼聯係呢?就像金字塔,塔身的窮人堆起了塔尖的富人,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

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心得

籜,竹筍上的一層層皮。竹筍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脫掉一層層的皮,然後長高長大變成了竹子。魚要成龍也得如此,通過自身不懈努力,經曆重重險阻,然後越過龍門,化身為龍。目標、理想的達成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付出艱辛。

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

心得

竹馬,小孩子玩遊戲時的工具。小時候在一起玩騎竹馬,現在看看,一個個都白了頭。時間過得真快啊。

禮義生於富足,盜賊出於貧窮。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心得

《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要想百姓個個都知道禮義,不去做盜賊,就隻有把國治理好了,讓大家有得吃、有得花。到那時,就像天上的星星,都圍著北極星轉,地上的河流,都向東流,人世間的百姓,都會擁戴統治者。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心得

君子安於貧窮,達人知道天命。忠言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你的行為有用;良藥喝起來不爽,但對你的病有用。

我們要思考的是,忠言為什麼會逆耳呢?因為它的內容跟聽的人一向的思想、行為相反,所以才逆耳。良藥為什麼會苦口呢?因為它跟你生病的身體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呢?因為它想把你扳回到原來正常的狀態,所以才顯得逆耳、苦口。

前後連起來看就是,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就是忠言,大家都不愛聽,但對你未來的命運有用。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