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輯三 自我修養篇(9)(1 / 3)

順應天道就會生存,違背天道就會滅亡。這句關鍵在對天道的理解。現在講得多的是自然規律,自然規律不可違背。但不同文化的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不同的。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從科學的眼光看,馬分成騏驥、駑馬,跟人有什麼關係呢?但在中國人看來,駑馬的堅持不懈值得學習。

鳥必須得吃,為了食物,不惜喪命。人離不開財,為了財敢於拚命。

這四句也可以連起來看。吃飯、賺錢都是天道,不可違背。但天道很多,你可以為賺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能為了自己的生命讓別人去死。

夫妻相合好,琴瑟與笙簧。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心得

這四句說的是家庭之事。琴瑟、笙簧,彈琴唱歌。夫妻和好,家庭就和美。有兒子,就不會長久的貧窮下去;沒有兒子,富裕了也不會長久。這有點無子傳後的腐臭味。但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兒子,事業的支持、繼承者。事業有人支持,就會成功;沒人繼承,就做不長久。

善必壽考,惡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

心得

壽考,長壽,活得長。善良的人一定長壽,作惡多端的人一定早早死亡。這與事實似乎有些不合。但我們可以抽象地看:社會的存在在於善良,提倡善良,社會就會向前;作惡的人太多而不懲處,就會走向滅亡。

爽口食,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東西吃多了會得病。這提醒我們,開心的事情過後恐怕會有不開心的事發生。物極必反,《道德經》說: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從吃東西來說,一種東西再好吃也不能老吃,不然會營養不良。四季食物不同,老天提供給人類的是當時最需要的食物。而現在的科技把四季都打亂了,人類的病多由於此。所以說,很多病都是社會病,是社會讓人的身體不斷虛弱,不斷生病。比如你感冒了,你不能請假,因為你一請假,工作就會落下,領導很不高興,就開了你。那你怎麼辦?吊鹽水,吃藥。但藥就是毒。你暫時振作了,能工作了,但你慢慢就會得各種心腦血管病。於是,你像被榨幹的甘蔗渣,被遺棄了。你的病怎麼來的?社會的製度讓你慢慢得上的。所以曾國藩說:治病以不藥為藥,就是不吃藥去治病。曾國藩當時在京城沒啥事幹,自然有時間去慢慢休養、恢複身體。現在社會節奏這麼快,你有時間把病熬好嗎?你隻有讓自己暫時好起來去工作,但更重的病因就種下了,這就是病大多是社會病的原因。

光從這四句來看,就是說怎麼注意養生,怎麼防止生病,身、心都得注意。

富貴定要安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心得

富貴了要守本分,不要胡作非為;貧窮時,不要胡思亂想。孔子的弟子子貢問道:“貧窮時不諂媚別人,富貴了不高傲無禮,怎麼樣?”孔子說:“很好啊。但是貧窮時堅守道,富貴了學習禮,就更好。”賢文針對的是常人,孔子針對的是賢人。

畫水無風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心得

畫出來的波浪是假的,因為沒有風;繡出來的花也是,聞不到香味。有一句成語:江山如畫。因為畫畢竟是經過人的一番整理,把最美好的都堆積在一起呈現給人看。又有一句成語:巧奪天工。天工就是自然形成的東西。東西做得再好也好不過自然生成的。一邊強調人為,一邊強調自然,似乎相矛盾。但兩者各有側重,看具體情況,不可強作比較。

貪他一鬥米,失卻半年糧;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

心得

一腳豚,一個豬腳;一肘羊,一個羊腿。本來想得到米和豬,誰知反失去更多。所以說,人不可太貪心。有得必有失,要想得到東西,就得付出成本。不想付出而想得到,那是不可能的。

龍歸晚洞雲猶濕,麝過春山草亦香。

心得

龍帶著雨,麝身上香,所以它們經過的地方都留有它們的痕跡。對人來說,要留名青史。具體的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平生隻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

心得

隻看到別人毛病,看不到自己的,這是人的毛病。所以,對皇帝來說,要有人上諫;對常人來說,要有師友。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人不能沒有鏡子。

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人貧誌短,馬瘦毛長。自家心裏急,他人未知忙。

心得

湯,熱水。看到別人的優點,努力學習趕上;看到人的缺點,像碰到熱水,馬上要警覺。對善惡的態度要分明,分明了才會提醒自己,也促進社會。

馬瘦了,毛看起來就顯得長;人窮了,就會覺得矮人三分。自己很著急,別人卻不知道。

這幾句也可以連起來這麼看: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自己有急事,說出來,他人就會知道,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善與惡也是,互相學習,互相提醒,共同提高。交流多了,成了朋友,人窮了,也不會誌短了。都是朋友,誰還成天計較誰窮誰富呢?

貧無義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心得

這兩句應該看成互文。即是:你做人不好,貧窮了、生病了都沒人來理你;你很講義氣,學問高,貧窮了、生病了就會有人來幫助你。關鍵在看你的為人,不在你的境況。

觸來莫與競,事過心頭涼。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