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概論(1)(3 / 3)

3.醫患溝通的技術溝通和非技術溝通

醫患關係可分為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的兩個方麵,即醫患間的技術關係和非技術關係;與此相對應,醫患溝通也可以分為技術溝通和非技術溝通。對於營建和諧的醫患關係來說,這兩方麵的溝通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一方麵,醫患關係是一種技術關係,它直接涉及人的生命,因此醫患雙方要充分地了解對方。良好的醫患溝通對病史的收集、診斷的確立、檢查的進行以及療效的提高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診斷看,醫患之間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醫生就無法采集到確切的病史資料,也無法進行正確的綜合分析,診斷也就必然難以明確。從檢查看,雖然目前醫院大多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對患者進行檢查,但是如果沒有患者的配合,檢查也無法進行,也就難以發揮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的效用。從治療看,患者對醫囑的遵從性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而患者對醫囑的遵從性常常與醫患溝通的效果密切相關。醫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醫務人員在履行對患者的告知義務時,必須做到通俗易懂,以便患者能夠理解並配合醫生的工作。從醫方來講,醫患溝通有助於醫生了解病情,正確施治,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從患方來講,醫患溝通能促進患者對醫方的了解,從而正確地選擇醫院和醫生,並且更全麵真實地反映病情,在醫生的幫助下作出醫療決定。

另一方麵,醫患關係又是一種非技術關係,其中雙方相互信任、悅納的情感關係甚為重要。因此,非技術溝通中,情感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視。患者的合作來自對醫務人員的信任,來自良好的醫患關係。醫患關係好,患者的遵醫率高,療效則高。良好的醫患溝通還能促使患者變被動配合為主動參與,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冷淡的態度、草率的作風、粗俗的語言,都可能使患者喪失信心,導致精神委靡,引起病情惡化。如果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起情感紐帶,關係融洽,將有利於患者擺脫孤寂感,減輕疾病造成的各種心理負擔,獲得安全感。當患者感覺到醫務人員了解他、關心他、照顧他,並以最佳方案為他治療時,他會感到有希望、有信心,會情緒穩定,並且能主動地配合治療。另外,積極的心態也有助於患者的康複。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尊重、醫務人員對患者的信任有助於醫療活動的展開,而患者的康複又能給醫務人員帶來成就感,使他們獲得實現人生價值的體驗和職業責任感的滿足,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醫療工作中。

一般而言,在技術方麵的溝通中,醫務人員處於更主動的地位。因為,相對於就醫者,醫務人員掌握了更多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在技術上“醫”是內行,“患”是外行。在技術溝通的過程中,至少是醫方主動提供醫療方案,然後由患方選擇。但在承認醫者在技術方麵的主導地位的同時,也要防止將這種地位絕對化。如果醫者事事處處都以專家自居,獨斷專行,不經患者知情同意就采取醫療措施,就很容易導致醫療糾紛。在醫患關係的非技術溝通方麵,醫患雙方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占主導地位的狀況。對很多就醫者來講,對醫院及醫務人員是否滿意,主要是從服務態度、醫療作風等方麵進行評價的,甚至出現過雖然發生醫療差錯,但患者仍感激醫方的情況。這是因為,由於患方缺乏必要的醫學知識,常常無法理解和監督醫療技術運用是否合理。但對在交往過程中的社會、心理和倫理方麵的理解和監督的障礙要小得多,所以非技術方麵的醫患關係狀況往往更能引起患者及社會各界的關注。

在實際的醫療活動中,技術與非技術兩方麵的醫患溝通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例如,非技術溝通的成功會有利於醫生采集病史,促進患者對檢查和治療的遵從性,從而有利於技術溝通;反之,則會阻礙技術溝通。同樣,技術溝通的成功有利於非技術溝通;而技術溝通的失敗,例如醫生的誤診和無效處置等,會損害非技術溝通。由此可見,無論是技術溝通還是非技術溝通,對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都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