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注溝通的三個關鍵問題
醫務人員實施有效溝通必須關注溝通的三個關鍵問題:溝通什麼、與誰溝通、怎樣溝通。
1.溝通什麼
“溝通什麼”指的是醫務人員要清晰地理解溝通內容,並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盡分析,分清是非、輕重與緩急。分清是非是指要弄清楚哪些內容必須溝通,哪些內容不必溝通;分清輕重是指要弄清楚哪些內容要反複溝通,哪些內容可以簡單溝通;而分清緩急則是指要知道哪些內容當前就要溝通,哪些內容可以緩期溝通。盡管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醫務人員必須把真實情況告之患者或家屬,但並不是說要照本宣科、機械呆板地進行溝通與告之。人文醫學應該而且也必將會成為醫學的一種趨勢。醫務人員應技巧性、人性化地進行溝通,並把治療的價值以及希望傳遞給患者,而不良的機械性溝通則會對患者產生壓力,從而使患者陷入恐慌或不安之中。
2.與誰溝通
“與誰溝通”指的是醫務人員要深刻了解溝通對象。醫務人員在進行溝通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溝通對象——患者,包括患者的年齡、職業、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病情情況等關鍵因素,對於不同的患者應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比如對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要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因為很多人根本無法理解專業術語。而要深刻了解溝通對象,醫務人員就要樹立換位思考的溝通意識,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了解患者想要知道什麼、想怎樣知道。
3.怎樣溝通
“怎樣溝通”指的是醫務人員要熟知各項溝通技巧,並根據溝通內容和溝通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包括溝通時間選擇、溝通地點選擇、溝通環境選擇及溝通方式選擇等。
(二)敏感問題溝通中的注意事項
在敏感問題溝通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男女患者溝通有別
國外大量文獻討論了醫生與男性或女性患者交流的差別。一般而言,男性患者多傾向於針對實際行為討論實質問題,如事實是什麼,下一步需要怎麼做。而女性患者則更傾向於通過情感來解決問題。就以臨床陳述而言,女性患者往往會滔滔不絕地訴說很多症狀和體征,很多主訴有明顯的過分渲染色彩,為的是引起醫生的高度重視,以期能給予特別的關注。
盡管這些看法是泛泛而言,但在兩性間肯定存在交流風格的顯著差異。因此就敏感問題進行醫患溝通時,要考慮到性別的交流差異。針對這種差異,在交流方式上做某些必要的微調,經實踐檢驗是行之有效的。
2.溝通實施人員
溝通敏感信息的過程十分關鍵,如果醫生事先已考慮好將要陳述哪些基本問題,交流就可能會較為順利。在急診情況下,醫生與患者一般沒有時間慢慢發展良好關係,接診或主管醫生去進行交流比護士去談要好,這表明對患者的尊重和認真嚴肅的態度。許多醫生在交流時有意或無意地避開談困難的敏感問題,因為談這些問題費時或意識到自己不具備談這類話題的能力。然而,通過醫務人員認真刻苦的學習取得令人滿意的交流技巧比簡單地放棄交流職責對醫患雙方更有益。
如果可能的話,請與患者熟知的其他醫務人員在場,即使這些醫務人員不是實際上傳遞信息的人,也可以增強對患者的支持感,並讓患者感到並不是自己孤身一人麵臨危機。依靠團隊方式傳達信息對醫患雙方均有利,若告知患者並不期望的消息或壞消息時,在旁的支持者可在雙方中進行周旋,同時也是一種確認全部必要的信息均已傳達到位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麵,如果涉及一些隱私問題,則在場的人越少越好,尤其要把患者的親屬暫時隔離。
3.溝通環境
溝通敏感問題較佳的地點是在一個單獨的、大小適中的房間,有座位但沒有電話,周圍環境安靜不喧鬧,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告知一位患者患有性病顯然是極不妥當的。在合適的房間內無外界打擾的交流較易向患者傳遞關懷的情感。會談前醫生應囑其他同事切勿在與患者或家屬交流過程中隨意打擾,談話時應關閉手機,因為正在談論敏感問題時外界鈴聲的幹擾會加劇患者的焦慮,甚至會激怒患者。
4.溝通時機
世上永遠沒有告知不幸消息的最佳時機,但卻有告知不幸消息的最糟時機。當患者或家屬整夜不眠、疲憊不堪或當一大群家屬剛抵達醫院情緒激動的時候,就不宜馬上傳達不幸消息。雖然不能總是等待談話的最理想時機,但應充分考慮這個問題。不十分緊急的任務如征求屍解意見等,可以在醫療允許的時間限度內延遲至家屬從最初的悲痛中緩和過來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