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特殊狀況下的醫患溝通(2)(1 / 3)

在處理醫療糾紛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事項:

1.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很多患者還處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治療,醫院有能力為其提供技術幫助或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如組織多科室討論會診或搶救等,以利於疾病的治療。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損害擴大,還可以讓患者方感覺到醫院的重視和誠意,有利於化解醫患矛盾。例如,某昏迷患者在住院治療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導致該患者兩大腿內側皮膚燙傷,醫院當即通知家屬,同時表示已經聯係燙傷科的醫師會診,並表明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患者家屬雖心有不滿,但對醫院的及時處置和承擔責任的誠意是滿意的。該事件在患者治愈、醫院承擔治療燙傷的醫療費用後結案。

2.耐心聽取患者方的意見

所有醫療糾紛中的患者方都希望自己的事情被醫院重視,提出的意見能受到認真的考慮。因此,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應該耐心地聽取患者方的陳述,必要時做書麵記錄,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重視,否則,很可能使矛盾激化。例如,某死亡患者家屬在投訴過程中,負責接待的人員還在接聽朋友的電話,並肆意談笑,讓悲痛而憤怒的家屬感覺該接待人員無視自己的存在,當場表示不滿,指責該工作人員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然後直接向醫院領導反映情況。

3.引導患者方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某些醫療糾紛的患者方由於多種因素,提出醫院無法滿足的要求,甚至采取比較極端的擾亂醫院秩序的方式,如圍攻醫院工作人員、毀壞辦公用品等。此時,醫院可以采取預防措施,如報警。同時,與患者方溝通時不卑不亢,言明必須通過合法的方式才能解決糾紛。

四、醫療糾紛案例分析

案例8‐1矛盾因真誠而化解

某61歲女性患者,因“右上腹隱痛半個月”在某醫院住院治療,初步診斷為“膽囊結石,膽囊炎,肝內占位性病變,性質待定”。主管醫師認為患者雖有擇期手術指征,但腫瘤巨大,手術風險大,先予以抗感染等對症治療,並囑患者及家屬耐心等待手術時機。入院後10天,經全科醫師討論後,決定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醫師向家屬作了相關告知工作。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心搏驟停,醫務人員立即進行搶救,並同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協助搶救。在搶救過程中,手術醫師多次將病情變化情況告訴家屬,後經多方搶救無效,患者最終死亡。當時家屬不能接受此事實,情緒衝動,數十人圍在手術室門口。此時,醫院一方麵安排專人做好病情解釋工作,一方麵注意安全防衛工作,包括準備報警處理等。為了處理好這一事件,科室其他主任、有關科室專家和醫務處處長均趕到現場,與死者家屬在手術室進行了一次集體溝通,醫院全體手術人員和醫務處負責人均參加。死者家屬對院方誠懇的交談與解釋表示了極大的理解,最後死者丈夫向主刀教授表示抱歉,感謝他平時的認真負責,並勸說個別情緒激動家屬離開現場。醫患雙方溝通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最終達成共識,醫患矛盾化解。

評析本案例醫患溝通之所以成功,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麵因素:①平時注意規範醫療行為,重視及時傳遞醫療信息。在術前、術中及住院過程中,主管醫師重視做好病情通告及解釋工作,對手術指征、時機和風險等能及時詳細地與家屬交待,所有醫療活動均注意規範化,醫療信息傳遞真實、準確、及時、全麵,這些都是有效溝通的基礎。②良好的醫德與高度的責任心是化解醫患矛盾的關鍵。患者從入院到手術全過程中,專管醫療組及科室主任、主刀醫師等對患者關懷體貼,想患者之所想,進行全力診治與搶救,表現出了高度的責任感,同時處處尊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患者及其家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事後真誠麵對患者家屬。患者死亡後,醫院從全體手術人員到醫院領導,對此事件能正確認識,全麵客觀地討論分析死亡原因,同時能真誠麵對患者家屬,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富有同情心的醫患交心,這對撫平患者家屬的情緒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案例8‐2出爾反爾的溝通

某30歲女性患者因膽囊多發性結石、慢性膽囊炎在一家醫院手術治療,手術順利。患者出院後第二天感到上腹部脹痛,找到手術醫生,醫生簡單檢查後說:“沒關係,可能是術後黏連,做做理療就可以了。”患者經理療後病情無好轉,腹痛加劇,還出現發熱等症狀。患者多次到手術醫院就診,均未查明原因。後患者到一家大醫院就診,經B超和CT檢查,發現腹部有一陰影,性質待查。患者被安排在院腫瘤科住院治療,後經腹部探查發現腹腔內白色紗布團。患者遂與原手術醫院交涉,要求給予經濟賠償。原手術醫院接待人員聽取患者的陳述後,調出該患者原住院病曆,當即承認醫院在治療過程中存在錯誤,並主動向患者賠禮道歉,表示要給患者一個滿意的答複。幾天後,患者再次前往該醫院,醫方答應在不曝光、不起訴的條件下給予患者6萬元的經濟賠償,患者當時就答應了。雙方約定改日形成書麵協議後履行。過了數日,患者因為一直沒有接到院方通知何時解決該事件而再次來到醫院,但此時院方卻表示,按現行法律法規規定,6萬元賠償額太高,隻同意給2萬元。患者不服,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況下,向當地多家新聞單位反映情況。各媒體調查後,相繼對該事件進行披露。由於新聞媒體的介入,引起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最後經協商,醫院與患者達成協議,給予患者一次性經濟賠償7萬元,這起長達數年的醫療糾紛案才告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