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鄭伯克段於鄢(2 / 2)

《春秋》是這樣寫的:“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稱他為“弟”;交戰雙方好像兩個君主相爭,所以叫做克;對莊公稱呼鄭伯,是譏諷他對胞弟有失教導;這就說明鄭伯的本意是縱弟為惡而故意殺他。不說太叔段自動逃亡外地,是因為難於下筆啊。

莊公擊敗太叔之後,就將薑氏安置到城潁軟禁起來,並向她發誓說:“不到黃泉之下決不相見了!”可是不久,卻又懊悔了。當時,潁考叔在穎穀是京都疆界的官,聽說這事,他特向莊公進獻貢品。莊公賞賜他飲食,他進餐時把肉塊放在一邊不吃,莊公好奇地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小人上有老母,我所孝敬的飲食她都嚐過了,就是沒嚐邊國君您所賞賜的肉食,請允許我把它帶去轉贈老母!”莊公說:“您有母親可以孝敬,唯獨我卻沒有啊!”潁考叔特意地說:“請問您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莊公就告訴了他原因,並表白了自己的懊悔的心情。潁考叔說:“您這又有什麼可發愁的呢?如果能掘地到泉水,和母親在隧道裏相見,誰又能說您不對呢?”莊公就聽從了他的話。他進入隧道並唱道:“在大隧道之中,那天倫之樂交融和睦!”太夫人薑氏從隧道出來也唱道:“在大隧道之外,那天倫之樂真是讓人精神爽快!”於是從此母子恢複了關係,像從前那樣。

君子說:“潁考叔,是純正的孝子啊!非常敬愛他的母親,又能將孝道推廣到莊公身上。《詩經》中有這樣的話:‘孝子的品性德行無窮無盡,永遠能把孝道傳播給你同類的人。’這大概就說的是潁考叔那樣的人吧!”

解讀

本篇所記載的是鄭莊公圖謀霸業之前的一段插曲。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便漸漸失去了駕馭各國諸侯的力量。這時鄭國即首先崛起。鄭莊公又做了周王朝的卿士,具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條件,正雄心勃勃地謀取霸主的地位。但就在這時,他的家族內部發生了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鄭莊公以逸待勞,一舉粉碎了其弟共叔段發動的政變。

文中描繪莊公的老謀深算、共叔段的貪得無厭、薑夫人的助子為虐,都活龍活現,有聲有色,生動地反映出奴隸主貴族內部母子、兄弟之間冷酷無情的關係,但這種關係有時又需要罩上一層溫情脈脈的孝悌麵紗,於是莊公和他母親演出了一場在地道裏重新會麵的滑稽戲。篇目標題是後加的。

活學活用

此文作為編年體史書《左傳》的一個片斷,卻儼然一篇完整而優美的記事散文。文章把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的“鄭伯克段於鄢”這一曆史事件,具體可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仿佛真的進入了時間隧道,麵對麵地聆聽曆史老人繪聲繪色地講述這一事件的緣起、發生、發展和最後結局。從而,不僅讓我們明了這一曆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內心世界,並進而感悟到鄭國最高統治者內部奪權鬥爭的尖銳性和殘酷性。

此文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有多方麵的原因,但主要是記敘得法。你看,此文並不平鋪直敘地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而是緊緊抓住相關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及其言行展開記述。這樣,才不僅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正是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決定著事件的發展和結局;同時又使我們在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

通過此文,我們還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傳》的一種總體行文特點,即不著一褒字,也不著一貶字,而褒貶自在其中。這種手法,也正是《春秋》一書所用的手法,即後來常說的“春秋筆法”。即如我們所說的鄭莊公陰險狡詐、薑氏偏心溺愛、共叔段貪得無厭,並非作者直接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他們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好的敘事體作品,作者的傾向是在真實而客觀地敘述和描寫故事的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的。《左傳》作者對“鄭伯克段於鄢”這一事件的政治傾向和思想傾向不也是這樣顯現出來的嗎?

當然本文還有結構嚴謹、層次清楚、語言簡潔等特點。這種屬於具體的表達技巧的問題,這裏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