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根。
心得
古人對心性涵養非常看重,“氣性”也就是氣質、性情,認為如果氣性不平和,則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業,都難以取得成就。“矯飾”,即做作,一個人如果說話做作,假模假樣的,則基本可以斷定,此人人品不會很好。
聰明是好事,但如果不能把聰明用到正當處,那還不如笨一點、拙一點,這樣也許不會那麼能幹,但至少不會成為壞人。相應地,朋友多是好事,但如果濫交朋友、交壞朋友,那還不如沒有朋友,獨自在家裏閉門讀書。
“放開眼孔”,也就是打開心胸,不要拘泥於成見,這樣讀書才會有收獲。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
交朋友增體麵,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心得
“嚴”是嚴肅、莊重,“矜”是矜持、擺架子,二者表現在外都是不夠隨和,但人們肯定“嚴”而否定“矜”。“謙”和“諂”表現在外,都是低調、有禮的感覺,但“謙”的本質是不卑不亢,“諂”的本質是獻媚於人,所以人們肯定“謙”而否定“諂”。這兩句把“嚴”和“矜”、“謙”和“諂”辨析得非常好,提醒我們在與人交際時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希望有錢,是人之常心,但古人給我們提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不怕沒錢,就怕有錢了而不能用對地方,比如有人拿錢去吸毒,或者包養異性,結果弄得家破人亡。同樣地,不怕當不上官(公務員),就怕當上官了卻能力有限,對不起國家的這份工資。“祿”,福氣或者俸祿。
“交朋友增體麵……”一句,講的是交朋友和教育子弟的態度,如果交朋友僅是為了虛榮,那麼能為你帶來虛榮感的那種“朋友”,是你怎麼高攀也攀不上的;教育孩子如何謀求榮華富貴、鑽研厚黑學,不如教給孩子好品行。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作了小人。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一言足以招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顏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鬆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
心得
有些人為人處世,本著忠誠和信義,從不刻意討好人或者算計人,這樣的人大家都會從內心裏敬重他。也有一種人,玩盡心計,巧言令色,這種人大家都避著他,不願跟他有任何瓜葛。這兩種人,我們身邊都多的是啊!一個“枉”字用得好,誰好誰壞人們心中都有一杆秤,小人隻能是枉作了小人!
謹言慎行,是古人一致認可的行為準則,一言足以招大禍,一行足以玷終身,不可不慎。尤其是在如今的網絡時代,說了不妥當的話,做了不名譽的事,一天之內全世界都知道了。“璧”,完美無瑕的美玉。
“顏子之不較……”一句,接連用了四個典故。顏子,指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顏回受了惡人欺負,不跟人計較,淡然自若;“自反”,即自我反省,孟子說,如果有人粗暴蠻橫地待我,那我就要自我反省,是不是哪裏做得不對了;子貢也是孔子的學生,子貢主張,人雖然貧窮但不能諂媚,人如果富有也不能驕傲——實際上,子貢是孔門弟子中最有錢的人;原思即原憲,孔子的學生,原思隱居後很窮,粗茶淡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安坐彈琴,不忘禮樂。前兩種,是遭遇粗暴待遇時的對策,後兩種,是對待貧窮的態度。
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逞奸謀事,事難必其穩便,可惜他徒自壞心。
不鏡於水而鏡於人,則吉凶可鑒也。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則細微宜防也。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一昧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能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見世人之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心得
“行善濟人……”一句是說,做好事心情愉快,做壞事遲早會敗露,算一算賬,還是做好事劃得來。
“鏡於水”,以水為鏡子。“蹶”,摔跤、跌倒。垤,小土堆。
“十分不耐煩……”一句非常值得注意,人的最大毛病,往往就是耐不得煩惱困苦,這話太有道理了!年輕人應將這句話貼在床頭,每日默思。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見人行善,多方讚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奢侈足以敗家,慳吝亦足以敗家。奢侈之敗家,猶出常情,而慳吝之敗家,必遭奇禍。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猶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見大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