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輯四 交友與讀書(5)(1 / 3)

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耍亦無多,靜而鎮之,則自止矣。讒人之簸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淡而置之,則自消矣。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深刻,終為福薄之人。

心得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這個要求比較高,生活中能做到這樣,至少是一個正直的人。政治人物能做到這點,那就是林則徐所說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堪稱非常人物。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心裏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在科舉中考個好名次的人,雖然也是在讀書,但讀書的樂趣就減了大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抱著功利的目的去做某事,那麼做事當中,真正的樂趣也就找不到了。

“讒人”,就是搬弄是非、煽風點火的人,這種人不僅傳謠,而且造謠,要想不受他們的挑唆,唯有“淡而置之”。尤其當這位“讒人”是身邊很親近的人時,一定要沉住氣,不上其當。

“坑坎”,喻指苦難、困難;“牢籠”,喻指種種束縛、桎梏。菩薩不一定要從寺廟裏求,隻要願意救助他人、困難中拉人一把的人,就是現世活菩薩。英雄也不必去戰場上求,能夠掙脫生活的牢籠,力求自我完善、奮發向上的,就是真英雄!這樣的菩薩,我們人人都可以做;這樣的英雄,我們每個人都是!年輕人一定要好好體會這句話。

“氣性乖張”,就是性情怪僻,“語言深刻”,不是說話說得多麼透徹、有道理,而是說話刻薄、不寬容。這兩種人往往都不能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我們對此一定要有所警惕。

誌不可不高,誌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

講大經綸,隻是實實落落。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稱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無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證其身以率之,無庸徒事言詞也。

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心得

立誌要高,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如果誌向、目標還不能定得高一點,結果必定不會很高,也就是“同流合汙,無足有為”了。目標高是好事,心卻不宜太大,心太大,就不能踏踏實實地做事了,容易舍近圖遠、抓大放小,結果什麼也做不成。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貧賤非辱……”,這一句真是把道理說到點子上了。窮也好、賤也罷,這不是丟人的事情,丟人的是因為貧賤而諂媚求人;富也好、貴也罷,也不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榮耀的是利用自己的富貴去幫助世人。“貧”,貧窮;“賤”,指社會地位低下。“富”是有錢;“貴”是有地位。

“大經綸”,也就是國家政務大事,要求真務實。真正的學問,也不會是花裏胡哨、中看不中用的。

“橋梓”,應作“喬梓”。喬是大樹,梓是小樹,比喻父子。花和萼,一根枝上長出來的,比喻兄弟。芝蘭,是香草,比喻朋友。這三種關係,都是常見的人際倫理,所以說是“敦倫”。

“君子無過行……”一句,是說君子和小人,道不同,必然走不到一塊去,必然會對立,所以就算君子什麼過失也沒有,小人也會盯著不放、不能容忍;那麼君子該怎麼對待小人呢?就是平心靜氣,不跟他計較,尤其不能和他對著幹,否則就容易吃小人的虧。過行,即過錯行為。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須深慮,恐貽害於子孫。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則不敢虛驕矣;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於警惕也;大家漸及消亡,難期其複振,勢成於因循也。

天地無窮期,光陰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心得

創業為什麼要擔心貽害子孫呢?這裏的“創業”,是開創事業的意思。開創一番事業的時候,手段和路子一定要正,不要搞邪門歪道,不能昧著良心,否則就會貽害於子孫。

做人不可勢利,做事不能浮躁,這是我們很容易認可的道理。

“常人”,即普通人,“大家”,可以指豪貴之人,也可指盛極一時的大家族。這句話很有意思,是說一個普通人,無論遭遇多大的挫敗,隻要積極、不放棄,就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但一個大家族或者一項事業,一旦走了下坡路,要想力挽狂瀾、重歸榮耀,就很難了。

“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古人的富貴,往往隻能從書中去求,書讀得好,就有可能實現富貴,但書讀好了也不一定就能當官,所謂富貴也許隻是一場空。所以,不如先擱下富貴心,專心讀書做學問,學問不會騙人。這也有點“不問收獲,但管耕耘”的意思。

“處事有何定憑……”一句很好,雖然道理千千萬,但也可以說沒什麼確定的道理。為人處世,隻要自己良心過得去就好;做事、立業,大或小都不重要,隻要自己能夠承擔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