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判斷錯誤、說錯話、得罪別人、作不必要的批評,甚至是吹毛求疵,或者表現得很自私。其實這並沒有什麼,誰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承認。假如是這樣,那麼這個問題也就轉變成了一個是否願意道歉的事了。
有些人是從來不願意向別人道歉的,這些人總是太自以為是,食古不化,自以為了不起。不願道歉不但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還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人人都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可真正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卻並不多。相信隻要我們在錯誤麵前肯謙虛且誠心地道歉,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原諒別人的。不過,如果一個人不能或不願向他人道歉的話,他就會被貼上一個不討人喜歡的標簽,人人都會避之唯恐不及。時間久了,自然就失去了很多朋友,並且在有困難的時候也不會再得到別人的幫助。
道歉、認錯,也是人的美德,它能讓人與人更加親近,也能幫助我們更順利地走向成功。隻要肯認錯,在適當的時機說聲“我很抱歉”,我們就可以跟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得到別人的信任。
有一回在直播的電視談話節目中,我們討論到了關於幸福的某一本書。我當時的心情很糟糕,處理的又是非常嚴肅的題材。這時有一位來賓很誠懇地要求我給他一點建議。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本來是我最拿手的事。可我當時卻隨著心情說了很多過激的話,事後想想自己也受不了。這很得罪人,傷了這位來賓的心。事後,節目製作人給我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她告訴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歡迎我去上她的節目了。我知道自己錯了,心裏一直很過意不去。因此,我沒有為自己辯護,也沒有和她解釋什麼,我隻是誠心誠意地道歉。我誠懇地告訴她,我錯了,她批評得對。我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打電話向那位來賓致歉,希望她可以把電話號碼給我,也給我一次悔過的機會。
過了幾個星期,我又接到這位節目製作人的一封來信。在信中充滿了感激之情,她說她做了十年的製作人,這樣的事情也不是遇到一次了,但她從來不曾收到過如此衷心而毫無防衛心的道歉。最後她問我,是否願意很快再回去做她的來賓。我為我能夠做到這一點感到很是高興,因為這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和信任。是道歉使我改正了自己的過錯。
還是做自己好
生活中我們總是拿自己的不如意與別人的幸福相比較,總認為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殊不知他人也是一樣地羨慕你。相對來說,誰都有自己的不如意,不可能世間的所有好事都歸一個人所有。到頭來才發現,還是自己的生活適合自己。
在一個偏遠的村莊裏出生了一對孿生兄弟,當他們長到十多歲的時候,發生了大災荒。父母不幸在這次災荒中餓死了,他們兄弟兩人被迫背井離鄉。事有不巧,兄弟兩人剛來到一個小城安定下來,卻又遇上了兵荒馬亂的事情,因為這次逃難而失散了。
很多年過去了,兄弟兩人都想回故鄉看看,也是順便打聽一下對方的下落。還真是巧了,兩人真就在他們曾經一起生活過的破屋前相見了。多年後的重逢,兄弟兩人備感親切,互相述說了這些年的經曆。個性活潑的哥哥在饑寒交迫下投身寺院當了和尚,個性安靜的弟弟則在機緣巧合下娶了妻子生了兒女。
但兄弟兩人說完自己的生活都歎息了起來,都說自己過得很不快樂。哥哥羨慕弟弟娶妻生子有了一個家,能享受到家庭溫馨;弟弟則羨慕哥哥皈依佛門,遠離塵世紛擾,過得心安自得。
兄弟兩人一時沒事,就相約著出去走走,也散散心。一天,兄弟倆來到一座名山腳下,兩人就在小涼亭裏飲酒閑談。不想卻下起了瓢潑大雨,很快就發生了山崩。他們慌亂地躲進附近的一個小山洞,才幸免於難。半夜,哥哥醒來時見弟弟衣著單薄,就脫下了自己的僧衣給弟弟蓋上。清晨,弟弟醒來,見哥哥還在睡著,卻光著上身,就又脫下自己的上衣給了哥哥。可沒想到的是雨不但沒有停,還越下越大,終於泥石流把小山洞也給衝塌了……
幾天後,雨過天晴,一位砍柴人發現了這個洞裏好像有人來過,於是,找來村人挖洞。兄弟倆獲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卻被送回了寺院。兩人醒來後,也發現了不對,但他們都很羨慕對方的生活,於是將錯就錯地留下來,體會自己向往的生活。
哥哥為了養家糊口,一天不停地拚命幹活,累得死去活來也隻能撐起一家溫飽,生活過得很是貧寒,他絲毫都沒有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溫馨。弟弟為了準時撞鍾、誦早課,天天都是和衣而睡,心裏總是擔心誤了鍾點,時常是徹夜難眠,這哪是自己所想象的出家人的生活啊,他半點也沒有感受到出家生活的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