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盟軍總部下達了開戰的命令,巴頓將軍率領著部隊進入北非沙漠,先前的訓練這下子全派上了用場,部隊很快就適應了沙漠裏的酷熱難耐,絲毫不受環境的影響,並且一舉打敗德軍,在北非沙漠裏屢建奇功,終於凱旋而歸。
學做人:老鷹在練習飛翔時總是順風而飛的,但是一旦遇到了危險,轉過頭來逆風而行時,反而可以飛得更高。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草木不經霜雪則生意不固,人若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什麼樣的環境,便造就出什麼樣的人,如果不懂得適應環境,就會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旦移出室外,必定枯萎而死。
林肯曾經說過:“平時的學習與經驗,是我們在危急關頭時最有力的支持者。”
因此,不要埋怨吃苦,應該感謝上蒼,至少你還有吃苦的機會。
05換個角度,就會找到出路
小高有一次在外頭玩得太晚,隻好走夜路回家,途經荒野,一片漆黑。
小高一邊走一邊咒罵,懊悔自己早先遺落了打火機,害得現在連一點照明的工具都沒有。
正在怨天尤人時,突然眼前出現了一點亮光,逐漸向自己靠近,於是小高加快腳步,朝燈光走過去。
等到走進燈光裏的時候,小高才發現那個拿著手電筒走路的人,竟然是個雙目失明、戴著墨鏡的瞎子。
小高感到十分詫異,於是開口問那個瞎子道:“你又看不見,手電筒對你而言一點用處也沒有,為什麼你還要帶著手電筒呢?”
瞎子聽了小高的話後,緩緩地歎了一口氣說:“你有所不知,這條路實在太黑了,別人常常看不到我,匆匆忙忙走過去,一不小心就把我給撞倒了,所以我隻好拿著手電筒走路。雖然我看不到別人,但是別人可以看到我,就不會再把我撞倒了。”
學做人:英國劇作家肖伯納曾說過:“當問題發生時,人們往往歸咎於環境,事實上,一個人應該努力適應四周的環境,如果無法適應,便要自己去創造環境。”
在這則故事中,聰明的瞎子懂得變通,製造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可說利人又利己。
人生處處充滿著意外和變化,隻知道沿襲過去或安於現狀的人,最後必然失去未來。
做人就應該和這位瞎子一樣,懂得適時地轉彎,反向思考。為自己的困頓找出路,困難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隻要換個角度,你便可以看得更清楚。
06今日不建教室,明日必蓋監獄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請來兩位7歲的孩子進行一項實驗。
他先給其中一位孩子看一幅畫,畫裏是一隻小熊坐在餐桌旁邊哭,而熊媽媽雙手插著腰,板著臉站在一旁。
“你覺得這幅畫在說些什麼呢?”心理學家問。
孩子想了想,然後用天真童稚的口吻說:“這隻小熊在哭,因為他肚子餓,想吃東西,可是家裏已經沒有東西吃了,熊媽媽雖然也很難過,但是她實在沒有辦法再弄東西給小熊吃,隻好凶巴巴地命令小熊不許哭。”
接著,心理學家又讓另一名小孩看同樣的一幅畫,並請他把畫裏的意思表達出來。
“小熊看到了他不喜歡吃的東西,所以不願意吃,可是他媽媽卻逼他要把東西吃完才可以下桌,所以小熊就哭了。”這個孩子回答。
實驗結果證實,第一位孩子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家裏有八個兄弟姊妹,三餐無以為繼;而第二位孩子則來自一個富裕的人家,家裏環境優渥,衣食無缺,從來不曉得挨餓是什麼滋味。
學做人:在這則故事當中,兩個孩子的想法反映出了他的家庭背景,可見環境影響之深,什麼樣的環境就培育出什麼樣的人。
因此,不要忽略教育的功效,先天的環境也許無法改變,但是後天的努力卻不可忽視,想要擁有什麼樣的明天,請先重視自己的今天,栽培自己,也培育你的下一代。
愛迪生說:“教育之於靈魂,如同雕刻之於大理石。”
為孩子們建築教室,勝於為成人建築監獄。
07別讓知識成為你的包袱
有位獵人一直以高超的射箭技術聞名於世,他可以一箭射中在空中飛行的老鷹,而且不偏不倚正中鷹眼;他也曾經出外至深山打獵30天,帶回來極其珍貴的貂皮和豹皮。由於村子裏的食物來源幾乎都靠他供應,因此,村民們紛紛尊稱他為“獵神”。
獵神有一個兒子,長得高大英俊,頗有乃父之風,因此獵神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可以得到自己的真傳。
獵神把所有的知識與經驗全部傾囊相授,他的兒子也十分用心學習,對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性了如指掌,所以獵神很放心地把弓箭交給兒子,讓他一個人獨自上山去打獵。
去了快半個月,獵神的兒子滿載而歸,捕獲了許多珍奇的動物,然而一回到家,兒子便倒地不起,連續幾天高燒不退,在床上躺了沒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原來,獵神的兒子不小心被蜜蜂螫到,傷口感染沒有及時處理,才導致一命嗚呼。
獵神痛徹心扉,難過不已,多年來,他一直苦心栽培這個兒子,讓他知道打獵的每個步驟,如何紮營、又如何與各種動物周旋,他連猛虎都不怕,卻死於一隻小蜜蜂的手裏,一隻微不足道的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