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學習和成長是一輩子的事(2)(1 / 3)

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

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一遍,然後,要求大家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他問:“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大家心想,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於是,一個個和老師做了約定。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學生:“每天甩手300下,這麼簡單容易的事,哪些同學堅持了?”

每一個同學都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有哪些同學堅持了,但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

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學做人:的確,乍看之下沒有意義與遠景的事物,往往很難讓人堅持不懈,但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哪些知識是我們需要的,哪些又是我們不需要的。就如祈克果所說,“必須回首才會了解”,我們總是事到臨頭了才懊悔,“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為時已晚了。

在學校裏,所謂的通識課程,往往會被學生視為營養學分,既不須要花腦力學習,老師也不會過多要求,仿佛大家隻要把自己所打算專改的科目學好就成了。

這些通識課程或許與我們未來的專業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這些課程卻會影響到我們如何成為個社會人。

例如,一個學數理的學生,如果對於史地文學完全沒概念,那麼終究是會成為一個無趣的人。

同樣的,一個熱愛藝術的學生,隻有滿腦子虛幻夢想,卻完全不肯了解生活現實,最後也很會難在社會中生存。

換個角度來想,不同的科目領域也代表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多方涉獵,將有助於我們不至於走入某一個想法的死胡同中,同時還可以激發出無窮的創意。

11激將法也是致勝的籌碼

意大利著名音樂家朱塞佩·威爾第以《阿依達》等歌劇聲名風靡世界。一天,他乘坐的那列火車停靠在一個小城市的車站,而這個車站的站長就是一個極其崇拜威爾第的人。

因此,當站長發現偶像威爾第近在眼前,便想趁此機會與這位難以接近的音樂大師說說話,並想如果能得到他的親筆題名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這名站長想出了一個“歪點子”。

突然,威爾第乘坐的火車車門大開,站長走了進來,表示要對每一位乘客查票。威爾第把票遞給了他,他查完票後,故作負責的樣子開始發問:“這個車廂比較髒,您不覺得討厭嗎?”

“我並不覺得髒啊。”威爾第不置可否地說。

“就算這樣,您也不該把腳踩在對麵的座位上呀!一個有教養的人絕不應該這麼做。”站長擺明了找麻煩。

“你把我看作沒有教養的人了?”威爾第聲音高了起來。

“對,正是這樣。”

“哼!這簡直太過分了!請把您的意見本拿來!”威爾第這下子真的被惹火了。

站長馬上跑出去把自己預先準備好的簽名簿拿了回來。威爾第一拿到本子就立刻奮筆疾書,在上頭寫滿了自己的意見。

這時站長覺得“陰謀”得逞,馬上講明了自己的“騙局”,並請求這位音樂大師寬宏原諒,威爾第聽了後還是樂嗬嗬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學做人:像這個車站長利用刻意激怒對方,以達成自己目的的方法,就是運用了激將法。當然,站長也可以一開始就表明自己的想法,請求威爾第幫他簽名,但是威爾第很可能為了不引起眾人的注意或嫌麻煩,不肯簽或是幹脆不承認自己是威爾第,那麼站長也拿他沒辦法。

沉不住氣的人,特別容易受激,有些事一怒而成,但是很多時候,受激者往往不能冷靜地判斷是非,造成憾事。曆史上,很多戰爭原本有利的一方,就是因為中了對方的激將法,貿然出兵,使得局勢整個逆轉。

隻不過,激將法的使用也要因人而異,有些人就是沉穩有修養到讓你激不了,也是沒轍。像東晉時,淝水之戰攸關政權存亡,宰相謝安卻若無其事地與朋友下棋時,後來得知侄兒謝玄力克敵人,獲得勝利,也同樣喜不形於色,依然冷靜下棋。

而三國時代,諸葛亮能冷靜地以空城計騙過司馬懿的十萬大軍不戰而退,又能一言激得孫權同意出兵對抗曹操,稱得上是一名深諳情緒智慧的人,能將這招激將法使得遊刃有餘,進退從容,他能有這樣的智謀,就是充分地掌握了人性的種種弱點。

冷靜自若,成為一個懂得激將卻不易受激的人,在短兵相接的時刻,無疑多了幾分致勝籌碼。

12就算不在意,也不能不注意

明朝時,某個縣城的街市上,有一家金飾店,有一天,來了一個跛腳的人。盡管他走路不方便,卻穿著得十分體麵,當他一走進店內,也不管與人熟不熟悉,一開口就向店主人大發牢騷,說起縣令非常殘暴,竟然為了一點小事,就把他毒打成傷,還一副氣呼呼的模樣說,他一定要報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