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體是幸福之本,也是成功之本。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不重視健康,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去賺錢斂財,這實在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學做人:有的人年輕時拚命用健康去換取金錢,年老時卻又期望用金錢買回健康,這是做不到的。一個人若不為健康投入必要的時間,他就不可能享受時間的慷慨賜予。其實,獲得健康並不一定要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隻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堅持運動並持之以恒就行了。
37不要怕,不要悔
一個年輕人離開部落,開始創造自己的未來。少小離家,心裏難免有幾分惶恐。他動身後的第一站,是去拜訪部落酋長,請求指點。
酋長正在臨帖練字,他聽說部落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隨手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前來求教的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隻有六個字,今天先告訴你三個字,供你半生受用。”
2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到中年,他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近鄉情怯,他又去拜訪那位酋長。
他到了酋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封套來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2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開封套,裏麵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學做人:告訴孩子: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最大的錯誤是不敢犯錯;中年以後不要悔——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遺憾。這是經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
38不耕田,怎能下田
村裏有位捕魚的老人,因為捕魚技術特別好,人們都稱他為“捕王”。令漁王傷心的是,他兒子的捕魚技術卻十分平庸。
一次,漁王向一位路過他家的客人抱怨自己的苦惱:“從小開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樣撒網,怎樣捉魚。我把一個捕魚人所有的本領全教給了他,以及我自己多年總結的經驗一點不漏地傳授給他。可令我想不通的是,他的技術還不如其他一般漁民的兒子。”
客人聽了,想了一會兒,問:“他每次出海都跟著你嗎”
“那當然”漁王說,“為了不讓他走彎路,我一直在他旁邊教導,親自指揮他捕魚。”
客人點點頭,說:“這就是了。你雖然教給他一流的捕魚技術,卻忘了讓他自己去吸取經驗和教訓。”
學做人:是的,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授之以漁”不如讓釣魚者自己釣魚。不耕田,怎能下田?無論幹什麼事情,經驗教訓和知識技術同樣的重要。
39母親的品質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拿破侖有一次在同貢龐夫人交談時問道:“傳統的教育體製似乎一無是處,為了使人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缺少的是什麼呢”
“母親。”貢龐夫人回答說。
這個回答深深地打動了皇帝。“不錯”他說,“在這一個詞裏包含著一種教育體製。那麼請您費心,務必要培養出知道怎樣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親。”
學做人:母親的品質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一個家庭,哪怕窮得家徒四壁,隻要有一個善良、節儉、樂觀和整潔的女人在料理,這樣的家庭仍是心靈的聖堂與快樂力量的源泉。母親為社會貢獻的最主要的產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發的愛以外,母親必須學習教育的藝術,否則,任何教育改革都將是徒勞。
40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教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童聲在教師裏回蕩。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下來。
“下麵,”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個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麵,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麵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他們還小,所以隻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