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北宋司馬光的著作《潛虛》,仿漢代揚雄的《太玄》而作,共1卷。他以“虛”為萬物的本原,取名《潛虛》,意在於探索隱秘本原。全書內容分為義理、圖式、術數 3部分。其中義理以五行為基礎,吸取了陰陽、易卦、筮占的觀念,構造了天地萬物生成的秩序,借以論證統治的合理性。圖式是按照氣、體、性、名、行、命之序,製作了 6個圖,並有文辭作解。術數以1~5為生數,五行相乘得25為天數,6~10為成數,生數與成數即1~10的自然數之和為55,是天地之數;人分為10等依次相迭形成一個塔形,正符合天地之數55,喻人事由天命所定之理;天數25乘以3才成75,為命數;虛其5而用70,為筮數。他創造了一套筮占的新法,依諸數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證其義理。
國學故事
司馬光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一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一個接一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裏玩。隻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注意力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一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隻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