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他的父母在後山為他種下一片蒲公英。
小小的種子被隨風散播在土中,已然注定它一生飄搖的宿命。
冀賢在那小小的學堂中以“之乎者也”及手中的戒尺教導出一代又一代的“忘村高級知識分子”。
而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整日學而不思,不是逃課便是摸魚,而自己的逆子更甚,不學不思,雖迫於冀賢手中戒尺的淫威不敢過於造次,但冀賢也沒少為他那逆子傷腦筋。
而全村的父老鄉親們卻是十分敬重他的,他教書從不收錢,隻需以一些肉脯蔬菜或五穀為學費即可,頗有一些聖人遺風,每當鄉親們送多餘的東西他都會以“君子食無求飽”為由推辭。
因此村民們見他無不作揖並尊稱一聲“先生”,他們的孩子也被警告要尊敬先生並善待小冀忘。
而那些孩子們在父母的告誡中慢慢以為小冀忘是聖人之子,在聖人的耳濡目染下,理所當然今後也會成為聖人。
而小冀忘卻滿不在乎,他隻記得前世是被餓死的,如今他不僅雙親健在而且有得吃喝,這一切已然讓他足夠滿足了。
他對君子之事從不感興趣,他其實不知道什麼是君子,隻是整日聽著父親講關於君子要這樣要那樣,他就覺得當君子很累有很多限製。
他最不能接受的便是君子食無求飽,從此以後他明白了那君子之名也與他小冀忘也沒什麼關係了。
卻是某日,小冀忘餓著肚子在路上遇到同村的一些孩子,這些孩子深受其父母“毒害”,穿著半臂小袴,學著他們抱著小拳頭流著鼻涕向小冀忘作揖,彬彬有禮地稱呼一聲”先生”。
而小冀忘急忙向其趨走,裝模做樣地回敬“豈敢豈敢,鄙人不敢受此大禮。
這番作為讓那些作揖的孩子們暗中大驚”果有聖人之姿“。
“咳咳,既是同輩,何行此大禮。不知諸位是否聽家父說過u0027君子食無求飽’?意思就是那些品行端正的人吃飯不尋求吃飽,吾輩應當向君子學習,不是嗎?”
小冀忘瞥了一眼那些娃娃手中攥著的大餅,揣著一副老成的模樣,把手背在身後說道。
那些娃娃們恍然大悟,又想起父母要求他們要向自己的先生學習,既然先生這麼說......他們望著自己手中的大餅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正猶豫之時。
一道洪亮之聲令人振聾發聵:“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君子成人之美,一切的惡就由鄙人承擔,令我為諸位成聖道路上之墊腳石。”
小冀忘乘這些娃娃們愣神之際,繼續洗腦,“不要猶豫了!我害怕我改變主意!”
聽到這一句,這些娃娃們再也不徘徊了,紛紛急忙把自己手中的大餅給到那無私之人手中,自己手中的大餅彷佛是什麼魔鬼一般,再留下一秒就會成為他們君子之路上不可磨滅的障礙。
那一夜,忘村的孩子們難以忍受那“魔鬼”的引誘都放棄了君子之名。
而小冀忘,即使被冀賢用戒尺打屁股,直至涕泗橫流,也不願意放開他懷中的大餅。
忘村的孩童,他們的心思總是這麼單純,就像望日的月亮一般,圓得沒有一絲缺陷,亮得沒有一絲汙穢。
這一年,冀忘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