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海內經(2)(3 / 3)

《西山經》中的神是很令人傷腦筋的,例如西王母、英招、陸吾、紅光、耆童、帝江的出現,先看西王母,“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這是一個神格非常強的描述,掌管“天之厲及五殘”,爭議就在“五殘”的字義上,晉郭璞解釋為“五刑殘殺之氣”,更有人解釋為西王母是掌管瘟疫和生死的凶神。那麼五殘到底是何含義?五殘在古籍中記述頗多,不過無一例外,都是關於星算曆法的。在房玄齡的《晉書》天文誌中,五殘(又名五縫)是二十一種妖星中的第十二種,“彗星散為五殘”,也就是說,五殘象征著毀敗的跡象。

在魏徵的《隋書》天文誌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填星之精,流為五殘、六賊、獄漢、大賁、熠星、絀流、茀星、旬始、擊咎。一曰五殘。或曰,旋星散為五殘。亦曰,蒼彗散為五殘。故為毀敗之征。”填星(又名鎮星,通假)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土星。

這下意思明確了許多,西王母是主管什麼的?有可能是一個掌管天象的天神,也有可能是一個天文官(或者說懂天文的祭司或酋長)。另外,崔永紅在《也談西王母》一文中講到了羌族(青海同仁縣土族)現在還流傳著的舞蹈,“舞者蓬頭亂發,臉上塗妝成老虎的形狀,口角邊掛著虎牙,身上也畫成虎紋,腿部畫上豹紋,臀部綁附豹尾,然後手舞足蹈,大聲吹口哨”。這倒真好似西王母的傳人。

接著看“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麵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看起來又是個天神,掌管“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那麼這是個什麼神?何謂九部?聽起來都莫名其妙,不過這仍然是星算曆法的概念,中國曾經有部星算書叫《九部續》,鬆讚幹布曾經專門派人到長安來學過。再聯係“囿時”,這個掌管“九部”的神到底是幹什麼的,恐怕就一目了然了,不過是個曆官而已,管管季節時令、星算曆法,還神奇麼?

再看“贏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何謂九德?《寶典解》(大概成書於西周後期到春秋早期)記載,九德指“孝、悌、慈惠、忠恕、中正、恭遜、寬弘、溫直、兼武”,這九德還用得著天神來掌管嗎?一個小小的禮官怕是已經足夠了。

再看“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吳居之。……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何謂反景?《說文》:“日初出曰旭。日昕曰啼,日溫曰煦,日在午曰亭午,在未曰跌,日晚曰旰,日將落曰薄暮,日西落,光反照於東,謂之反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哦,反景這麼點事太陽神一個人管不過來,還要個天神幫著管?其實,這個神也不過是個天文官,我估計他也就是記載日月星辰位置變化的官。

至於這些神官的相貌嘛,是奇特了點,不過不足為奇,在前文中解釋得差不多了。

“符惕之山,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這個比較老實,沒說他掌管風雲。那麼這個神幹什麼的?估計分配給他一個普通小官也沒什麼太委屈。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這個前文解釋過,可能“申”是“蟲”的訛字,也許就是個瓢蟲。

是神還是官?我認為這些神沒有任何出眾的能力,換了我一樣都做得來,所以說他們不可能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