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最後的結局(2)(1 / 2)

留下的兩人皆詫異萬分。

而躲在一牆角的小周後見四周無人,打開畫一看,此畫隻是一副百姓安居樂業的情境圖,壓根就不是她所想的那樣。心中不覺一頓惱火,不過轉念一想,幸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否則自己又該如何收場。

其實趙匡義此次派張洎來看望李煜,隻是想探探李煜現今的情況。因為李煜的才華過人,任由自己的感情流露於紙上。隨著那些動人心弦的詩詞四處流轉,趙匡義怕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穩一天。何況,還有一個重要因數,那就是窅娘。也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對於窅娘,趙匡義一直都不能釋懷。

有了剛才張洎對小周後的惡劣態度,現在李煜對張洎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十分冷淡,坐下也不說話。突然想到當年張洎在他麵前排斥李平,舉報李平的危險舉動的事情。當時的他因為信任張洎,所以直接將李平打入牢獄,後李平憤恨自盡。此後李煜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責當中,今日見了張洎,不禁又想到此事。

“當年我錯殺李平,悔之不已。”過了許久,李煜歎息著說道。

聞此言,張洎心知李煜對自己的不滿,隻覺無奈,便立即告辭回去。

當日便進入皇宮,來到文德殿,稟告趙匡義說,“從金陵的安富尊榮的享樂生活淪為如今汴京的蕭條淒涼境遇,李煜和小周後滿腔都是悲憤和怨恨”。

趙匡義聽到張洎如此講,覺得身為南唐舊臣的張洎隻會替李煜說好話,絕不會誇大其詞。那張洎此說絕沒有言過其實。趙匡義於是動了殺李煜的念頭。

蕭肅再未當著窅娘的麵提及那句話,而每次當窅娘想將心中的想法道出時,蕭肅似乎總在回避著,每次都讓窅娘將快到嘴邊的話又咽回肚中。如此反複幾次,窅娘隻以為蕭肅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他們倆在一起,蕭肅勢必要放棄如今的地位權勢。這麼一想,窅娘也就放棄了現在主動的想法。她想,等有一日蕭肅真正想明白了,也不遲。

兩人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似乎將那日的情景記憶早已從腦海中刪除。

隻是偶爾窅娘琴聲中流露中的傷感讓蕭肅心中為之一振,他以為窅娘仍舊對李煜念念不忘。

轉眼又到了七夕之夜,這日不僅是乞巧節還是李煜的四十二歲誕辰。小周後早早便布置好了一切。庭院中張燈結彩,備置幾案,擺上豐盛的酒席和新鮮的瓜果。

月色朦朧,小周後攜全府之人為李煜拜壽。看著寥寥無幾的熟悉麵孔,李煜的心突然感到無比茫然和淒涼。酒過三巡,淪落在汴京受人淩辱到幾乎麻痹的李煜勾起了對諸多往事的苦思苦戀。回憶起以前的歌舞歡歡,想起在金陵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特別是那一抹金蓮舞的倩影。現在隻剩下他與小周後孤零零的二人,好似囚犯,隻少了腳鐐手銬,窅娘也不在身邊。心中不禁好生傷感,觸動了愁腸,此時一齊傾瀉而出。提起筆填了一闋憶江南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