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電視文藝的傳播環境(2 / 3)

(二)國家的大力扶植

政府的保護扶植政策對於電視文藝的發展壯大起到了不可小視的推動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製腐朽文化”。對於那些文化精粹,受眾麵卻相對狹窄的文藝,或者是公益性的電視文藝,國家應采取保護和扶植的政策。

中國的戲曲淵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文化方式更加豐富多彩,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正逐步走向衰落。《全國戲曲劇種劇團現狀調查》的統計資料表明: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傳統戲曲藝術不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農村的演出市場也日益縮小,一些劇種正在急劇消失。針對這種現狀,國家近年來對戲曲一直采取的是保護、扶持的政策。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CCTV11)的開播正是這種政策的一種體現。頻道以弘揚和發展我國優秀戲曲藝術為宗旨,為戲曲文化的保留、發展以及推廣提供了平台。

2004年3月29日,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CCTV15)開播。這是應國家扶植高雅文化的需要而創辦的。嚴肅音樂由於一直以來普及麵不夠、受眾狹窄而陷入困境,因此國家也加大了對它的支持力度,專門開播了一個公益性的頻道來推廣和普及嚴肅音樂。它是中國第一個嚴肅音樂頻道。

二、政策法規

電視文藝除了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外,還要注意把握價值導向、道德導向和審美導向等。要弘揚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所有的文藝作品都要注重提高思想品位、文化意蘊和審美格調,有利於培養和造就一種深刻的而不是膚淺的、沉穩的而不是浮躁的、健康的而不是媚俗的群體性鑒賞習慣,形成一種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文化環境。要堅決克服文藝晚會、綜藝、娛樂節目中那種奢侈豪華、“戲說”、“閑聊”、“煽情”等不良傾向。鄧小平同誌說過,“對人民負責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不渝地麵向廣大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製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

1997年8月1日,國務院第61次常務會議通過《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簡稱《條例》),並於1997年9月1日施行。這一舉措標誌著我國電視事業初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如《條例》第四章第三十二條規定,電視台應當提高電視節目質量,增加國產優秀節目數量,禁止製作、播放有下列內容的節目:

(一)危害國家的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二)危害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

(四)泄露國家秘密的;

(五)誹謗、侮辱他人的;

(六)宣揚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