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小洛克菲勒大學畢業,進入家族公司工作。正是這一年,洛克菲勒退居二線,從標準石油公司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從那以後,洛克菲勒主要做三件事:第一,調養身體;第二,布局慈善事業;第三,以書信形式,向小洛克菲勒灌輸自己的理念,幫助兒子早日成長。
正是從1897年開始,洛克菲勒以信的形式,向兒子闡述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意觀。信的數量很多,保留下來的有幾十封。時間跨度上,從1897年一直寫到1931年。
如何看待家族榮耀?家族的榮耀與成功的曆史,不能保證其子孫後代的未來將會美好。我承認早期的優勢的確大有幫助,但它不能保證最後會贏得勝利。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這個對富家子弟而言帶有悲哀性的問題,我似乎覺得,富家子弟開始承擔了優勢,卻很少有機會去學習和發展生存所需要的技巧。而出身低賤的人因迫切需要解救自身,便會積極發揮創意和能力,且珍視和搶占各種機會。我還觀察到,富家子弟缺乏貧賤之人的那種要拯救自己的野心,也隻得祈禱上帝賜予他成就了。(摘自1897年7月20日信)
計劃與行動。我當然不否認計劃非常重要,計劃是獲得有利結果的第一步,但計劃並非行動,也無法代替行動。就如同打高爾夫球一樣,如果沒有打過第一洞,便無法到達第二洞。行動解決一切。沒有行動,什麼都不會發生。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下定決心去實行我們的計劃。
缺乏行動的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喜歡維持現狀,拒絕改變。我認為這是一種深具欺騙和自我毀滅效果的壞習慣,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正如人會生死一樣,沒有不變的事物。但因內心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很多人抗拒改變,哪怕現狀多麼令他不滿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該事業有成卻一事無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們是件很難的事。 (摘自1897年12月24日信)
要不要借錢?借錢是為了創造好運。如果抵押一塊土地就能借得足夠的現金,讓我獨占一塊更大的地方,那麼我會毫不遲疑地抓住這個機會。在克裏夫蘭時,我為擴張實力、奪得克裏夫蘭煉油界頭把交椅地位,我曾多次欠下巨債,甚至不惜把我的企業抵押給銀行,結果是我成功了,我創造了令人震驚的成就。
兒子,人生就是不斷抵押的過程,為前途我們抵押青春,為幸福我們抵押生命。因為如果你不敢逼近底線,就輸了。為成功我們抵押冒險不值得嗎?(摘自1899年4月18日信)
如何看待失敗?十年前,《紐約太陽報》一位年輕記者采訪了他,那位少經世事的年輕人問他:“愛迪生先生,您目前的發明曾經失敗過一萬次,您對這些有什麼看法?”愛迪生對失敗一詞很不受用,他以長者口吻跟那位記者說:“年輕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告訴你一個對你未來很有幫助的啟示,我沒有失敗過一萬次,我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永遠如此巨大。
兒子,你要宣布精神破產,就會輸掉一切。你需要知道,人的事業就如同浪潮,如果你踩到浪頭,功名隨之而來;而一旦錯失,則終其一生都將受困於淺灘與悲哀。失敗是一種學習經曆,你可以讓它變成墓碑,也可以讓它變成墊腳石。(摘自1899年11月19日信)
運氣可以策劃。我承認,就像人不能沒有金錢一樣,人不能沒有運氣。但是,要想有所作為就不能等待運氣光顧。我的信條是: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我相信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甚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成功地影響運氣。我在石油界實施的變競爭為合作的計劃恰恰驗證了這一點。
約翰,要想讓好運連連,我們必須要精心策劃運氣,而策劃運氣,需要好的計劃,好的計劃一定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一定能夠發揮作用。你需要知道,在構思好的設計時,要首先考慮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知道自己的目標,譬如你要做什麼,甚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個條件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資源,譬如地位、金錢、人際關係,乃至能力。 (摘自1900年1月20日信)
要善於合作。你與摩根先生的手終於握到了一起,這是美國經濟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握手,我相信後人一定會慷慨記住這一偉大時刻,因為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它標誌著“一艘由華爾街大亨和石油大亨共同打造的超級戰艦已經出航,它將勢不可擋,永不沉沒”。
約翰,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就是合作的力量。
假如說不是上帝成就了我今天的偉業,我很願意將其歸功於三大力量的支持:第一支力量來自於按規則行事,它能讓企業得以永續經營;第二支力量來自於殘酷無情的競爭,它會讓每次競爭更趨於完美;第三支力量則來自於合作,它可以讓我在合作中取得利益、撈得好處。
而我之所以能跑在競爭者的前麵,就在於我擅長走捷徑——與人合作。在我創造財富之旅的每一站,你都能看到合作的站牌。(摘自1901年5月16日信)
忍耐是一種策略。屈從是思想的大敵,也是自由的獄吏。然而,對於一個胸懷大誌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從與忍耐,恰恰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策略。追溯過往,曾經我忍耐過許多,也因忍耐得到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