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裏忍耐並非忍氣吞聲,也絕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種策略,同時也是一種性格磨煉,它所孕育出的是好勝之心。這是我與克拉克先生合作期間得出的心得。

在任何時候衝動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該發生的衝突,這樣的忍耐永遠是值得的;但是,如果頑固地一意孤行,非但不能化解危機,還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河邊教堂

小洛克菲勒的人生在1915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對宗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認識。洛克菲勒開始嚐試著建立一種更為開放的宗教形式,以此促進社會進步。

如果說1915年的拉德洛事件使小洛克菲勒成為一個新型勞資領袖的話,那麼,母親勞拉的去世,則讓他意識到要以家族的經濟實力,打造一個新的宗教平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看到美國七大基督教組織共同支持美國軍隊,小洛克菲勒認為改善各教派的時機來了。於是,1920年,小洛克菲勒發起了世界教派聯合運動,鼓勵基督教各派團結統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小洛克菲勒在12個城市間遊走,但是,他隻籌措到了300萬美元,其中100萬美元還出自自己家族。很多教派都以聯合運動為幌子,然後往腰包中摟錢,這讓小洛克菲勒非常受打擊,也非常失望。

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南方原教旨主義與北方自由主義派圍繞如何解釋《聖經》而發生激烈爭執,浸信會發生了分裂。小洛克菲勒強烈抨擊原教旨主義的狹隘而陳腐的教條,認為他們在製造對立和分裂。

這些言論,不像是出自小洛克菲勒之口。不過,經過拉德洛事件的處理之後,小洛克菲勒的思想已經開始成熟,他開始代表家族步入時代的進步前沿。對原教旨主義的批判,代表他最自信的一麵。

接下來,小洛克菲勒開始網羅人才,並於1923年醞釀一個不分教派的大教堂。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也代表小洛克菲勒的一次飛躍。

小洛克菲勒親自擔任建築委員會主席,並為這個項目捐款1 000萬美元。這座名為“河邊教堂”的哥特式建築,借鑒了法國沙特爾大教堂和萊昂大教堂的風格,並於1931年建成。

與以往的教堂不同,河邊教堂的聖壇屏風上畫的不是基督教徒,而是科學家、醫生、教育家、社會改革家,包括科學家巴斯德、護士南丁格爾和林肯總統。教堂大門上方矗立著孔子、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和摩西的雕像,達爾文與愛因斯坦也都占據醒目位置。

河邊教堂是美國進入20世紀以來宗教信仰方麵的一個巨大進步,代表美國多元文化的開始。這樣一種代表先進文化的標誌行為,由小洛克菲勒一手促進並完成,既標誌美國主流社會進入一個寬容與成熟期,更代表類似洛克菲勒家族可以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工作。

對洛克菲勒家族來說,唯一的繼承人小洛克菲勒做成了這樣的壯舉,確實是一次超越。洛克菲勒一直是浸信教的踏實信徒與讚助者,現在,小洛克菲勒代表家族創造了更為開放、更具兼容性的新教先鋒,小洛克菲勒完成了對父親的超越,帶領家族步入了新時代。

傑弗遜山洞公園

1924年,小洛克菲勒夫婦帶領洛克菲勒三世、納爾遜、勞倫斯遊曆黃石國家公園。連小洛克菲勒自己也沒想到,此行竟然將自己的家族與美國甚至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聯係起來,他與他的兒子,都成了保護環境的先鋒。

公園負責人奧爾布賴特帶領小洛克菲勒一家遊覽了大提頓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小洛克菲勒差點驚訝得掉了下巴,他暗自下決心為保護自然做點什麼。

1926年,對大提頓山念念不忘的小洛克菲勒與艾比第二次來到黃石公園,重遊大提頓山。與上次不一樣的是,傑弗遜山洞到處都是熱狗攤、加油站。原來,1916年美國國會批準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可以通過融資手段保護國家公園與自然遺跡。於是,在一些公園與遺跡的地方,開始出現商業組織。

不過,這種破壞型的商業行為是飲鴆止渴,小洛克菲勒身上為公眾服務精神被激活了。於是,在奧爾布賴特等人的指點下,小洛克菲勒在傑弗遜山洞附近買下數千英畝土地,並準備交給國家公園管理局,以便建設新公園。

不過,好心有時做不了好事,此事受到當地人的反對而無法執行。一直到1943年,羅斯福總統下令設立傑弗遜國家公園,小洛克菲勒的數千英畝土地才捐出去。做好事也需要耐心啊。

在那之後,小洛克菲勒又陸續為榭蘭多國家公園、大煙霧山國家公園捐贈大片土地。並為保護紅杉林,先後斥資300多萬美元購買大量長著紅杉木的土地。

小洛克菲勒對環境的保護行為,對他的後代影響巨大,其中以勞倫斯最為傑出。這位風險投資創始人的一大功績,就是將環境保護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威廉斯堡與現代藝術博物館

盡管小洛克菲勒非常愛妻子艾比,但在藝術品位上,這對夫妻是典型的“同床異夢”。小洛克菲勒更喜歡古典美的東西,比如他喜歡中國瓷器,甚至為了收購摩根家族的瓷器與父親鬧翻;而艾比顯然更喜歡現代藝術,一些在小洛克菲勒視為異端的作品,比如德國表現主義作品的新奇色彩、荒誕主題和感官效果,就令艾比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