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1)(2 / 3)

經曆就是財富。也許,馬雲正是在賣小商品、推銷藥品的實踐中,開始了對現在叫做電子商務的東西的朦朧渴望。而認準一條路就堅持到最後的精神是他實現渴望的主要原因。

如今,在國內互聯網圈內,馬雲經常帶著一隊人馬在廣州、深圳和東莞“巡回演出”。每每在馬雲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聽眾席中會掌聲不斷,由於慕名而來的人太多,不少聽眾一直站著欣賞馬雲的好口才。

其實,馬雲的這兩下子主要是當年教書的時候練出來的,別看他上台前從來不備草稿,可時常是一開口就收不住,慷慨激昂,沒有一個半點講不完,這完全得益於在大學教書時候的曆練。

和其他網絡同行的客戶大多是10多歲的網民、網友不同,阿裏巴巴的客戶幾乎全部是創業中的網商。因此,現在每次遇到自己的客戶,馬雲不是和大家討論如何“打怪”和“練級”、互動娛樂,而是探討如何創辦、經營企業。

一個有誌於成功的人,要幹一番事業,首先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這樣才能擺脫各種誘惑,照著這個理想一路走下去;其次,你要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選擇具有長遠空間的業務去發展。隻有這樣,才能更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3.最苦莫過北漂時

似乎上帝在成全一個人之前,必先考驗一個人。北漂的那段日子裏,窮困、壓抑、憤怒、困惑、迷茫、無助……總之所有和失落有關的詞彙都可以加諸於馬雲身上。但是,他沒有倒下,也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曆史上的風雲人物。

北京是每一個男人都夢想的地方。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髒,是56個民族14億人民都心馳神往的地方。

還是在馬雲開始做黃頁的時候,就感到杭州這個城市太小了,既不是全國的信息中心,也不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當他們到外省市發展業務時,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根本不買杭州小公司的賬,馬雲便漸漸萌生了將公司總部遷往北京的念頭。

1995年12月,馬雲第一次北上,是隻身赴京的。在北京他得到一個叫錢鋒的朋友的幫助。錢鋒外號“錢大爺”,其實當時還不到30歲,他開始在四通公司幹,後來自己出來做BP機生意。為了幫馬雲,“錢大爺”放下了自己的生意,開著一輛捷達車,全天候陪同馬雲,那真是舍命陪君子。

從此在寒風凜凜的北京街頭,在各個部委的大樓前,在幾大媒體的大門前,多了兩個永遠是腳步匆匆的人。小個是馬雲,肩上背著一個筆記本電腦;高個是錢鋒,手裏老是握著把汽車鑰匙。

那時的北京還沒人知道中國黃頁,更無人知曉馬雲。

為了在北京造勢,馬雲首先想把從杭州帶來的資料拿到北京一家媒體上發表。在當時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北京的媒體還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互聯網。當時中國政府對於互聯網的態度還不明朗。有關網絡高速公路的爭論也剛剛開始。兩種觀點針鋒相對: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能發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則將被西方發達國家所控製;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必須加快發展互聯網,否則中國將被數字鴻溝擋在信息時代之外。政府沒表態的事,媒體當然不敢輕舉妄動。

馬雲最後還是通過一個報社的司機找到了一位《中國貿易報》的副總編輯。幾天之後,《中國貿易報》記者江勇寫的5000字長文《走近馬雲》,發表在《中國貿易報》上,這是北京媒體第一次報道馬雲和中國黃頁。

馬雲後來又拜訪國家信息中心和《經濟日報》信息部,結果也沒有實質性進展。

這時,馬雲認識了在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工作的杭州老鄉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義,雖然她聽不懂馬雲的網絡模式,但卻被他的熱情打動了。她對馬雲說:“馬雲啊,你的後果自負,跟我沒關係,隻要是合法的。但我可以記錄你的這個事情,因為我們做的是‘生活空間’,這個節目就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你有理想很好,我們可以記錄你實現理想的過程,但是結局你是要自己收場的。你這個牛吹出去了,萬一你是胡鬧,或者最後結果證明你是典型的胡思亂想,我們也無非記錄了一個善於幻想的人的一段經曆。”

馬雲在北京的上門推銷,在各大部委和各大媒體中的高層公關,都以失敗而告終。馬雲不僅沒有簽下一個合同,沒搞到一條信息,甚至沒有拿到一份訂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