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激情燃燒的歲月(1)(3 / 3)

馬雲在走訪《人民日報》時,當時一些工程院院士認為網絡不符合中國國情,信息高速公路離中國太遙遠。馬雲憤慨激昂地說:“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搭上的是末班車,錯過了就很難再有機會了,對於處於劣勢的我們來說進攻是最好的防禦。”

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範敬宜,聽完馬雲的講課後深受啟發並認為政府上網是一種必需。第二天範敬宜就給中央打報告,申請《人民日報》上網。報告很快就批下來了。《人民日報》上網工程啟動了。馬雲為了拿下這個工程,把中國黃頁最好的工程師調到北京,為《人民日報》精心製作了好幾個主頁。毫無疑問,在製作網頁方麵,中國黃頁當時的技術是國內最好的,但《人民日報》主管工程的人還是把這個項目給了別人。

馬雲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唯一的安慰是《人民日報》為他報銷了杭州到北京的往來路費。

數日後,在朋友的幫助下,馬雲在長安俱樂部的雷吉爾餐廳搞了個新聞發布會,有30多位報界老總和地產商參加。新聞發布會開始後,黃頁的工程師們擺上電腦,當場演示從電話線上下載的中國黃頁的頁麵,馬雲激情演講了一小時,從網絡應用到網絡前景,但蒞會的老總和記者們似乎隻聽懂了三分。

還是那句話,馬雲太超前了。中國黃頁生不逢時。

《書生馬雲》專題片的最後一幕是,馬雲疲憊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車上,望著車窗外的街燈,一臉茫然,神色凝重,喃喃地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得知道我是幹什麼的,我在北京再也不會如此落魄!”

1995年底,正是楊致遠的雅虎起飛之時,也正是貝索斯的亞馬遜誕生之時。假設馬雲的北上成功,假設馬雲順利地把新聞、財經、文化、體育裝進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會不會成為中國雅虎,成為中國的第一個門戶網站?果真如此,中國門戶網站的誕生就無須等到1998年,中國互聯網的曆史就得重新改寫,中美網絡產業的差距就會大大縮短。

但果真如此,馬雲的阿裏巴巴呢?馬雲的B2B呢?中國的電子商務呢?

曆史會選擇人生,人生卻很難選擇曆史,你隻有跟時代的步調相協調,才能大展宏圖,太快或太慢,都會出問題。因此,1995年底馬雲的失敗是曆史的必然。那時的中國還沒有做好準備接受互聯網,也沒有做好準備接受馬雲這位中國互聯網的先驅!

現在的馬雲具備了承受一切打擊的能力,哪怕是全世界都站到對立麵都無所畏懼。可是,每當回想起當年布滿血絲的雙眼和四處奔波的背影,心裏難免會有一陣陣的酸楚,難道這就是曆史送給拓荒者的禮物嗎?

4.淚別黃頁,再戰不休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他早有心理準備,自下海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條艱險的征程。頭破血流是難免的,即使身陷絕境,他也必須承擔。

在1995年的時候就做起了中國黃頁,你不得不佩服馬雲超前的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這是絕對的中國互聯網的拓荒者,第一個出發,所以走在了前麵。

頁的開創作用和示範效益是巨大的。

到了1995年年底,馬雲遇到了第一個競爭對手——“中國之窗”,這個網站的背景是中科院。中國之窗給中國黃頁造成的威脅並不大。

但是,中國市場上拷貝跟進的速度是驚人的。到了1996年初,幾乎一夜之間冒出了好幾家堪稱強大的競爭對手:“東方網景”、“亞信”、“西湖網聯”……新生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競爭驟然激烈起來。

當時田溯寧實力雄厚的亞信差點成了中國黃頁的死敵,幸好田溯寧發現在網站業務這塊自己的優勢並不比中國黃頁大,於是轉向光纖鋪設和網絡工程建設。田溯寧幾年後成了中國網通的掌門人。

西湖網聯就不同了。這是家門口的對手,而且兩家實力懸殊太大:當時西湖網聯是擁有3億多資本的國企,而中國黃頁的注冊資本隻有10萬元。西湖網聯從中國黃頁的成功中看見了互聯網市場的前景,於是開始全力搶占這塊市場。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不公平競爭。西湖網聯財大氣粗,中國黃頁勢單力薄;西湖網聯有政府背景,中國黃頁隻有民間身份;西湖網聯壟斷著網絡技術平台,中國黃頁隻能依靠海外服務器。

在杭州老百姓眼裏,西湖網聯是正規軍,中國黃頁是遊擊隊。正規軍打敗遊擊隊是沒有問題的。但競爭的結果卻是中國黃頁占了上風。連杭州市政府都承認,中國黃頁做得比西湖網聯好。

馬雲北上失敗,把新聞、體育、文化裝進中國黃頁的計劃泡湯,把中國黃頁變成中國雅虎的壯誌落空,也使得把中國黃頁總部放在北京的計劃根本無法實現。

1996年初,黃頁一度發不出工資。好在馬雲啟動的代理製很快有了成效。紡織進出口行業的廣告代理簽單,10萬元打進黃頁賬號,解了黃頁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