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淡定地處世,才是大智慧(1 / 3)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家長或老師教導:“要助人為樂,幫人就是幫己。”生活中也的確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親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幫助,幫助是人際的互動,通過這種互動我們建立了一個社會關係網,而這個網將聯係我們生活的全部。所以我們會說要互相幫助,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回報別人,這樣的人,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朋友,也會失去幫助。而一個經常給予別人幫助的人也就會經常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你幫助了別人,使別人渡過難關,別人開心了,自己也會開心,並且,當自己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助你,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經常為他人著想,別人也會掛念你。學會合作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加速劑。如果一味地自顧自,不管別人,那你遲早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幫助。有個嬌生慣養的小孩,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隻想到自己,在家從不幫助父母做家務,因為他覺得這是應該的;在學校也不會幫助同學,因為他覺得別人的事和他無關。可是在一個回家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態度。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他心裏害怕得要命,也隻得硬著頭皮向前走。走著走著,突然,他發現前麵有一處光亮,似乎是一個人提著一盞燈在走,小孩疾步趕了上去,發現那是一個盲人,一手拿著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著一隻燈籠。小孩納悶兒了,忍不住問:“老爺爺,你自己看不見,為什麼要提個燈趕路?” 盲人緩緩地說道:“這個問題不止一個人問我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我提燈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了。我的燈為別人帶來光亮,為別人引路,人們也常常熱情地攙扶我,引領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溝坎,使我免受許多危險。你看,我這不是既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嗎?”小男孩感到很羞愧,他沒有說話,隻是小心翼翼地扶著老爺爺繼續往前走。

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一個人無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而且,要一個人走完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麼孤寂,又多麼危險。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正是由於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關懷,這世界才會這般溫暖,這般美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係,也就是說,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幫助我,我就會幫助你。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個人隻有大方而熱情地幫助和關懷他人,他人才會給你以幫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必須首先幫助別人。

很久以前有個人終身行善,他在臨死前的願望是想看一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上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他首先來到地獄,看到一群瘦骨嶙峋的人圍坐在圓桌前,個個愁眉苦臉,不言不語,每人手上拿著一個長把勺子,正在用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可無論他們使多大的勁,用那長長的勺子,能吃到嘴裏的東西都實在少得可憐。而後,他又來到了天堂,同樣一桌豐盛的飯菜,同樣長把的勺子,所不同的是圍坐在桌前的人個個白白胖胖,有說有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同樣的一桌菜為什麼會吃出不同的結果呢?”這人很好奇,上帝說:“別著急,往下看,你就明白了。”哦,原來他們用勺子盛好飯菜,不是往自己嘴裏喂,而是喂給自己對麵的人,互相幫助讓他們不但融洽相處,還克服了長勺子的困難,幫助別人也幫助了自己,所以這樣每個人都吃得很快樂。

是呀,這是天堂該有的景象,讓我們在凡間的人好不羨慕呀,但羨慕的同時也提醒我們,隻有真心地幫助別人,才能夠得到別人的真心幫助。當你在遭遇困境的時候,在你陷於無助的時候,往往就會意外地得到別人的幫助,幫助你的人不一定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或許隻是個從未謀麵的陌生人。如果隻是敷衍別人,或者是懷著等價交換的心理來幫助別人,這樣換來的隻是幫助,而不是人心。人心是最難得的,所謂心心相印,將心比心,以你的真心換取別人的真心,相信人間即是天堂。

有一位美國的商人,把一枚一元的硬幣丟進了一個賣鉛筆人的杯子裏,便匆忙地乘車離去了。過後他想了一下,自己也是生意人,他能理解那個賣鉛筆人的心態,他需要的不僅是錢而是鼓勵和認可。於是他坐車返回原地,走到賣鉛筆人那裏,從杯中取走幾支鉛筆。他抱歉地解釋說:“我剛才太匆忙,忘記取走鉛筆,希望不要介意,你跟我一樣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而且上麵也有標價。所以我得取走商品。”然後他趕下一班車走了。

幾個月後,在一個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員走到這個商人身邊,並自我介紹說:“你可能已經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遠忘不了你,你就是那個真心幫助我的人。別人一直都認為我是一個銷售鉛筆的乞丐,都隨手扔給我幾枚硬幣,直到你跑來找我,並告訴我,我是一位商人為止,這是我最需要的。”後來正是這位昔日的乞丐,成了有名的推銷員,幫助這位商人把積壓了很久的商品都推銷了出去。商人因此賺了一大筆錢。這就告訴我們:幫助他人,結果自己得利。如果你幫助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能因而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不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許多時候都大於你的付出。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作為一個淡定豁達的人,應該時時伸出熱情的手,時時幫助和關懷別人,因為我們的幫助,不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給對方帶來力量和信心,使他們有更大的勇氣去戰勝困難。特別是當一個人遇到挫折,處於逆境之中時,如果我們能熱情相助,那將猶如雪中送炭,別人也定會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激。

生活就這樣神奇,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隻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當我們幫助了別人,就會油然而生一種無比的喜悅,極度的愉快。生活中的樂趣有許多,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受人幫助亦是一種快樂。 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真摯的愛,愛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幫助別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輝煌自己;樂於助人,快樂自己。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希望人們都能懷有這樣的一顆愛心,那這個世界、這個人間一定充滿了愛與溫暖,我們一定可以活得更加幸福與快樂!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中國古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君子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這就是在教人們一種處世的方法。待人律己的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智慧,也是決定這個人能否與他人和善相處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意思是說,以嚴格要求別人的態度要求自己,以寬容自己的態度寬容別人。所謂“寬以待人”就是善意地對待別人的不足和缺點。因為無論在看起來多麼完美的人身上,都有至少一兩個缺點,有的缺點甚至在別人看來難以接受。中國還有一句諺語:“人和萬事興,大度聚群朋”,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團結和睦,齊心協力,事業就興旺發達,心胸開闊、豁達的人,才能廣交朋友。

寬以待人和嚴於律己是緊密相關的。寬以待人就不該抱怨別人對自己怎麼不好,抱怨世界對自己怎麼不公,其實這些都沒有意義。如果總是把眼睛放在別人身上,卻從來沒有反思自己,到頭來吃虧的恐怕還是自己。人往往都是挑剔別人的不足,當自己身在此情此景時未必就比別人做得好,寬容勝於挑剔。一個寬容而溫和的朋友,要勝於一個優秀而挑剔的朋友。所以當你想要開口教訓別人時,先要“嚴於律己”。

一位自以為是的牧師走到海邊,正好目睹一艘船在海上遇見了風浪,一個萬惡的逃犯就在這艘船上,他首先掉進了海裏,但不幸的是這時整個船都翻了,船上的所有人都掉進了海裏,無一生還。牧師開始對上帝感到懷疑,忍不住責怪道:“上帝也太不講理了!為什麼隻因為在這艘船上有一個罪犯,就要讓這麼多人一同受害。”正當牧師喋喋不休地埋怨上帝時,他發覺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了!原來他正站在一個螞蟻窩旁邊。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身上,並且咬了他一口,牧師非常生氣,立刻用腳踩死了所有的螞蟻。沒想到,此時上帝忽然出現,對牧師說道:“既然你能用與我相同的方式,去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那你還有什麼資格來批評我呢?”所以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看見別人的不足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自己是否也有缺點。如果你也如此,請先反省自己。如果你沒有,也要提醒自己,然後再考慮指責別人。人們總是習慣把鏡子照向別人,從沒有想過用鏡子好好看看自己的靈魂。一個時刻注意剖析自己靈魂的人,並非隻是簡單地一日三省,因為隻靠自己是無法用閉門思過的方法來找自己的缺點的,而是需要有別人的幫助,通過他們的幫助來找到自己的不足,畢竟“當局者迷”。

明朝有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說,看到別人的缺點、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能因為自己這一點比別人強,就自視過人甚至看不起對方。如果總能從自身尋找原因,對自己嚴格要求,凡事身體力行的話,我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也就沒有煩心的事。 寬以待人,應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常能在獨處的時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麵有疏忽的地方,自然就減少了對別人抱怨或嫉恨的心情,同時由於明白了自己的過失而得到一些醒悟,以後將不會再犯同樣的過錯。“閑談莫論人非”則更是寬以待人的具體行動。寬以待人,是很好的為人處世之道,可令人豁達無憂,瀟灑從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言治學修身,一言善處人際,人生三味盡在其中,可謂金玉良言。閑時反複思量,定能從中受益良多。

丙吉是漢宣帝時的丞相,他有一個車夫很喜歡喝酒。一天,車夫駕車載著丙吉外出,因為喝了太多的酒,就將穢物吐在了車上。丞相的管家痛罵車夫,並打算辭退他。丙吉說:“因為喝醉酒的緣故而辭退他,那將來誰還敢收留他,你別生氣,先忍耐一下,他隻不過是把車子上的墊褥弄髒了而已。況且你我都是喝酒之人,隻不過我們不需要趕車罷了,車夫正好提醒了我們別因喝酒誤了正事。我們也回去反省一下吧。” 車夫沒有被辭退,他非常感動,決心報答丙吉。那個車夫來自邊疆地區,經常目睹邊疆發生的緊急軍務的情況。一次外出的時候,正好看見驛站的兵士手持著紅白相間、裝有緊急公文的布囊匆匆跑過。車夫就跟在他身後,悄悄打探,終於探聽到了敵人已經攻入了邊郡。於是,他馬上來見丙吉,把所見情況報告給他:“恐怕敵軍入侵到邊郡那裏,有些駐防官員年老體衰,難以擔當抵禦入侵的大任了。您最好先查看一下。”丙吉認為他說的有理,於是召集相關官吏,逐個審查邊郡官員。還沒有審查完畢,宣帝就召見丞相和禦史大夫,詢問邊疆戰事。丙吉對答如流,而禦史大夫卻因倉促之間無法詳知情況,被降職。忠於職守的丙吉受到了皇上的稱讚,得到了重用。他非常感謝車夫,給了他很多賞賜。車夫說:“我做這些都是為了報答丞相的寬宏大量。”丙吉也因其“宰相肚裏能撐船”而受到人們的尊重。

一個個曆史事實,都證明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一傳統美德的必要性。一個人,如果能做到事事寬容,那麼,他一定是個很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位有大智慧的人。因為,寬容是道德上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尚的境界。人們對人要寬,對己要嚴;不計較他人過失, 這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可以減少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紛爭。如果不是這樣,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這也不順眼,那也不合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鬧得不可收拾,甚至會帶來終生遺憾。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過:“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所謂律己寬人,是指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修養情操、完善品德,用寬宏大量的胸懷對待他人。我們的生活日益紛繁複雜,頭頂的天空並不盡是一片燦爛的金黃色,腳下的大地也不盡平坦。在充滿矛盾的社會,每時每刻都要同周圍的各種事物打交道,處處原諒自己,會害了自己,使缺點顯露無遺,所以糾正自己要像糾正別人一樣嚴厲,把自己的缺點一一改正,並想想過去的錯誤,警惕自己絕不可再犯。寬以待人,對一個人的事業也是影響極大的。多少成功人士,都是有著開闊的胸襟的。如果你做到了寬容,那麼你離成功還會遠嗎?古人雲:“律己宜帶秋風,處世須帶春風”,這是《格言聯璧》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說,要求自己須嚴厲如秋風一般,與人相處要像春風般溫暖和煦。

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正如一個金子塔,每個人都想更上一層樓,但當其奮力走到更高一層時,人生活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受到挫折而感到痛苦的幾率則在不斷地增加。很多人拚命地向上爬,累得幾乎喘不過氣來,雖然可能前進了一小步,但是付出的代價可是不少,包括精力、金錢、快樂,甚至是生命,為了向上爬一點點,失去這麼多真是不值。有時候停了下來,退一退,給自己一個喘氣的機會,讓我們休息一下再出發,人生可能進步得更快。退一步,能使你更清醒地認識自己;退一步,能使你找回已失去的所有;退一步,能使你拋棄許多不必要的糾葛;退一步,能使你戰勝一個又一個挫折,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們往往都有個通病,就是隻有失去的時候才覺得珍貴,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傾其所有的精力和時間用來競爭和奮鬥,沒有時間和空間來享受其現在所擁有的。其實退一步,就是給你享受這些東西的時間和空間。退一步可以走得更遠,更高,因為退一步之後你會得到更好的休息、心態會更平和,還可能會因此而結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並受到他們的啟發而信心大增,或者得到他們的幫助而獲得更好的機會。有時候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選擇自己走哪條路,在某種情況下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會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在茫茫的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倒著飛翔的鳥——蜂鳥。它因自己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隻有蜜蜂那麼大而得名。蜂鳥的家族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蜂鳥從前是不會倒著飛的,它們的家族很興旺,並且有一條規矩就是隻準向前不準後退,如果有膽小的蜂鳥臨陣退縮,就會被圍攻而死,而且蜂鳥以前是什麼東西都吃的,這個規矩延續了很多年。一次意外,森林失火了,由於蜂鳥家族不許倒退的規矩,它們不得不一群群地向烈火撲去,結果都死在了烈火中,損失慘重。眼看整個家族就要覆滅了,這時有一隻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後退,蜂鳥王很惱怒,它指揮其他蜂鳥向那隻退縮的蜂鳥進攻。可是這次,那些蜂鳥卻跟著那隻蜂鳥往後退去,就這樣,這部分蜂鳥存活了下來,並延續了蜂鳥的種族。後來蜂鳥便一直倒著飛翔,並且性情變得特別溫和,隻吃蜂蜜,幸福自在地生活著。

正是因為那隻聰明的蜂鳥在遇見困境時懂得退一步,整個家族才得以延續。人生也是如此,後退一步有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人生的道路上,不僅僅要向前飛翔,更要學會像蜂鳥一樣向後飛,那時你會發現身後是一片海闊天空。人,在生活的選擇上,爭強好勝的心可以理解,但要選擇時機。退,不是永遠的退,隻是給自己一個喘息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要身退;有時候,要心退。

人生本身就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充滿陽光的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假如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假如你遭受到別人的嘲笑,你不妨退一步想想,它能讓你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拳壇可以說是所向無敵的美國拳王喬·路易,不但拳法了得,為人處世也有大智慧。有一天他和朋友一起開車出遊,途中遇到緊急情況,他不得不刹車,不料後麵的車尾隨得太緊,兩輛車有點輕微碰撞,後麵司機怒氣衝衝地跳下車大罵他,可他沒有還擊,事後他朋友問他:“那人無理取鬧,你為何不教訓他?”他說:“算了吧,忍一忍,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羅蒂,帕瓦羅蒂是否會為對方高歌一曲呢?”拳王喬·路易的這段話是否能點醒那些還在“較勁”的人。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相互間碰撞的時候很多,有很多事都是在有意或無意間發生的。所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顯得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