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漠雄風(2 / 2)

拓跋燾嫌大軍走得太慢,幹脆撇下輜重,挑選出三萬精銳騎兵,快馬加鞭地向西開去。將軍們擔心皇帝安危,七嘴八舌地勸他稍安勿躁,最好與各路彙合,再攻不遲。拓跋燾力排眾議道:“用兵之策,攻城最下,若非萬不得已,決不可用。如果大軍集結,敵軍必然不敢出戰,統萬城堅固無比,難以短時攻克,到時我們將會陷入被動;而這三萬人看似空虛,赫連昌必會出戰,如此一來,匈奴必敗無疑!”(這套戰略戰術可比拓跋嗣高明得多)

遺憾的是,赫連昌並沒有上鉤,而是催促五弟赫連定回師救援。赫連定正在長安和奚斤死掐,暫時脫不開身,便對赫連昌說:“大兄隻需堅守便可,切不可隨意出城,等長安一下,我即刻回去,與陛下前後夾擊魏軍。”

赫連昌不出城,拓跋燾也沒辦法,隻好退軍三十裏,進一步示弱。正當拓跋燾一籌莫展時,一小隊來自長安的魏軍逃兵引起了他的興趣,能不能用他們引蛇出洞呢?拓跋燾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快便計上心頭。他讓這夥逃兵潛入統萬城,對赫連昌大透“軍情”:魏軍的糧食不夠吃啦!整天以蔬菜度日,眼下正是進攻的絕佳時機!

赫連昌居然堅信不疑,立即率軍出城作戰。拓跋燾索性一弱到底,又向後“逃”出五六裏地。正在此時,天空中突然飄來一片毛毛雲,東南風挾裹著漫天黃沙,很快吞噬了整個戰場。軍中有一個名叫趙倪的通曉方術的宦官,對拓跋燾說:“現在風沙從敵軍方向吹來,顯然是助賊不助我,不如暫時撤退,再作打算!”

“屁話!”拓跋燾還沒啥反應,崔浩就發飆了,“二十萬大軍,兩千餘裏,等的就是這一天,豈可輕言撤軍?如果你再妖言惑眾,立即將你軍前正法!”

趙倪隻說出了最無關緊要的那方麵。在騎兵戰法中,迎風作戰乃大忌,士兵們睜眼都費勁,怎麼殺敵?(一千二百多年後,幾乎是在同樣的天氣下,李自成和多爾袞鏖戰山海關,前者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輸掉了戰爭,就是因為那場撲麵而來的狂風)

拓跋燾不信邪,用一種天才般的方式解決了天氣問題:將部隊分為兩部,成掎角之勢,從左右向胡夏軍的側後方發起突擊,這樣一來,逆風就變順風了。

陣勢布好,拓跋燾永遠是身先士卒的第一人。不幸的是,他的戰馬跌倒,然後又被敵軍重重包圍。這比上次危險多了,魏軍兄弟夥忙著砍人,誰能看清躺在地上的是誰?千鈞一發之際,部將拓跋齊及時趕到,“以身弊之”,這才把拓跋燾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拓跋燾重新跨上戰馬,跟沒事人似的,繼續揮刀殺敵,不料一支利箭穿透了他的鎧甲,擦著皮肉呼嘯而過,右臂頓時血流如注。拓跋燾早殺紅了眼,豈能在乎這點小傷!士兵們見主帥如此英勇,都玩命招呼匈奴人,赫連昌終於抵抗不住,大敗而逃。(別的皇帝禦駕親征隻是做做樣子,拓跋燾則是貨真價實的上陣拚命,幸虧那個年代沒有狙擊手,否則...)

此戰,胡夏全軍覆沒。赫連昌本想逃回統萬城,不料拓跋燾粘得太緊,無法進城,隻好改投上邽。拓跋珪決意一追到底,卻發現身邊隻剩拓跋齊等親信數人,便想原地休息,等大軍到來。

隱約中,拓跋燾似乎看到了一座城池,城池如此高大,仿佛傳說中的不周山,頂起大漠雄渾的天空。當確信不是海市蜃樓後,拓跋燾突然猛拍腦門:那不就是朝思暮想的統萬城嗎?這還是第一次距它如此之近,近到甚至可以看出城門尚未關閉。

一個大膽地想法頓時出現在拓跋燾的腦海裏:何不走上一遭!這話剛說出口,拓跋齊就唰的跪下了,哀求皇帝千萬不要深入虎穴。拓跋燾哪能聽得進去!

統萬守軍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君主沒回來,卻讓敵方君主混了進來。此時的統萬城早已亂成一鍋粥,皇帝生死不明,大夏前途未卜,而他們還要在這種惶恐中擔驚受怕。

風沙漸止,統萬守軍見魏軍沒有追來,漸漸平靜了些。混入城中的小隊鮮卑騎兵自然被發現了。拓跋燾潛入宮中,換上婦人衣服,好不容易才逃出來。(拓跋燾好可愛哦!他貴為國君,但也是一個孩子,童心未泯嘛,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