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次對柔然用兵,北魏的後方威脅總算解除了。雄心勃勃的拓跋燾把統一全國提上了日程,當今天下,北方尚有赫連氏、乞伏氏、沮渠氏、馮氏、柔然;南方劉宋盤踞半壁江山。劉宋現在動不得,北方四國倒是沒人敢和北魏叫板。
先打哪個呢?拓跋燾懶得費心思,就把文武百官喊來,讓他們各抒己見。以長孫嵩為首的武將主張先打柔然,那裏牛羊遍野,想必能大賺一把。拓跋燾見崔浩沉默不語,便向他問計,按照慣例,崔諸葛肯定要反對。
果然,崔浩慢條斯理地分析道:“柔然作為古老的遊牧民族,流動性很強,聚則如螻蟻之附;散則如鳥群紛飛,難以斬草除根。赫連勃勃死後,諸子爭權,國力大削,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崔浩所言,皆為事實。夏承光元年(公元425年),一代傳奇赫連勃勃病逝。這位皇帝(早在418年,赫連勃勃就在霸上稱帝)的最後幾年可不光彩,經常拿百姓們練習射箭,以殺人為樂,和石虎有一拚,但是他太有才了!在一片怨聲載道中仍能混得善終。
不知是基因突變還是妃子們不老實,赫連勃勃的五個兒子沒一個成器的,早年立赫連璝為太子,後來改立赫連倫;赫連璝不服,舉兵對抗,殺赫連倫;之後被赫連昌所殺——要知道,這一切都發生在赫連勃勃在世的最後幾年裏。幾個兒子在父親眼皮子底下手足相殘,赫連勃勃非但不管,反而在一旁加油鼓勁,這是個什麼情況?!
經過數年的腥風血雨,赫連昌終於笑到最後。但他的胡夏帝國早已輝煌不在,不待赫連昌收拾舊山河,拓跋燾就帶著他的鐵血雄師殺向統萬城。
拓跋奚斤率軍四萬五打頭陣;周幾率一萬人襲擾陝城;拓跋燾親率十萬大軍斷後。不幾日,大軍行進到君子津(內蒙古黃河沿岸一處古渡口)。拓跋燾運氣不錯,正趕上黃河冰封,於是,十幾萬人烏泱泱踏過堅冰,出其不意地兵臨統萬城。
赫連昌正在大宴群臣,聽說魏軍趕到,嚇得麵如土色,趕緊披掛迎敵。匈奴人對守城沒什麼概念,遇到敵軍攻城,第一想法便是出城迎戰。拓跋奚斤仗著己方人多,嗷嗷叫著衝了上去,赫連昌大敗一陣,灰頭土臉地逃回城內。
跑不能跑,打又打不過,赫連昌隻好施展烏龜功,縮在城裏不出來。統萬城的堅固我們介紹過,魏軍猛攻大半天,卻連塊兒磚頭都敲不下來,戰事一時陷入膠著。拓跋燾沒辦法,隻好下令撤軍,約定來年再戰。臨走前,拓跋燾不忘帶走好多戰利品:牛羊十餘萬頭,百姓一萬戶。赫連昌氣得直跺腳,大罵拓跋燾不講道義。拓跋燾則理直氣壯的回敬道:“朕不忍你們匈奴絕種,才出此下策,這一萬人擱你手上,不都得去見閻王?”
周幾那路倒是順風順水,夏將曹達不戰而逃,魏軍直驅關中腹地,兵臨蒲阪。眼見長安在望,主帥周幾卻死於軍中,好在奚斤及時趕到,這才穩定住軍心。奚斤的猛將之名真不是蓋的,蒲阪守將赫連乙鬥嚇得直哆嗦,幹脆開溜了。
奚斤緊隨多米諾效應一路急行軍,幾乎兵不血刃地占領了長安。胡夏的生存空間變得愈加狹小。
拓跋燾笑嗬嗬的清點戰果,覺得收獲不小,便大手一揮,下令班師,回家過年!那個奚斤,長安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你就不要回去了啊。什麼?不太願意?你要是不留下來,這個年誰都過不好啊!.什麼?不是那意思?那再好不過,回頭請你吃羊腿,整隻的!
當拓跋燾回到平城時,時間已進入十二月份,差不多家家張燈結彩,到處喜氣洋洋。拓跋燾這個春節過得非常不錯,北涼、西秦等國紛紛獻上賀表,那表文,就連拓跋燾讀著都肉麻;相比之下,劉宋的國書稍稍有點意思:劉義隆表示要送他幾個江南美女。
拓跋燾眼前一亮,急忙命散騎常侍部堆等人前往建業報聘,答謝倒在其次,主要是帶回美人兒。要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拓跋燾和劉義隆完全可以成為好朋友。
過完年,大軍又該啟程了。
由於奚斤在長安吸引了大量火力,拓跋燾一路上倒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很快到達拔鄰山(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境),拓跋燾在這裏修築城堡,作為前哨基地;然後兵分三路:長孫翰領三萬騎兵為先鋒;伏真統三萬人,負責運送攻城器械;賀多羅引三千人,作為偵察兵先行。
陣勢夠大吧!僅運送攻城器械的就有三萬人,而這三萬人充其量隻能算打雜的,魏軍真正主力由拓跋燾親自率領,約十萬人,連同長孫翰部、奚斤部,遠征軍共計二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