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涼州殘陽(2 / 2)

果然,南涼軍前腳離開,乞伏熾盤就帶人殺到。禿發傉檀給將軍們規定的守城期限是一個月,但剛到十天頭上,樂都即宣告失陷。這也不難理解,南涼官員們幹活領工資,才不管老板是誰,隻要西秦按時發餉,不打白條,跳跳槽又未嚐不可?

禿發傉檀見老家被抄,不禁大驚失色,急忙回師。結果半路上,南涼士兵們士氣低落,後來幹脆一哄而散。禿發傉檀仰天長歎道:“蒙遜、熾磐昔皆委質於吾,今而歸之,不亦鄙哉!四海之廣,無所容身,何其痛乎!”說完,禿發傉檀率宗族投降西秦。

乞伏熾盤不計前嫌,將禿發傉檀待為上賓,並任為驃騎大將軍,封左南公。一年後,禿發傉檀妄想複國,被發現苗頭的西秦國主鴆殺。南涼的故事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殺戮中,禿發氏的另一支族人,禿發樊尼等人率一萬餘戶,向西逃往青藏高原,經過數十年的繁衍生息,勢龖力漸漸強盛,遂重新建立國號,以姓氏為族名,采用諧音“吐蕃”。這就是青藏高原原著居民的最早來源(記載於《舊唐書》)。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姓氏成了“鬆讚”。(大概是古書翻譯有誤吧)

就在南涼滅亡後的第三年,西涼公李暠病逝。李暠生於東晉永和七年(公元451年),活了六十七歲,差點就“古來稀”了,這在戰亂頻繁的涼州是很不容易的。李暠以書生自居,寫過《述誌賦》能係列名篇,史家甚至把他定義為“文學家”,都言書生誤國,李暠用事實打破了這一定律:酒泉一直是涼州的一片樂土。

李暠死後,世子李歆接過西涼大旗。李歆年少氣盛,剛即位便把西涼原來那一套踢開重來,李暠一生臣服東晉,李歆不然,立母親為太後,將李暠的名號定為“太祖皇帝”,就差自己一個皇帝名分了,有意思的是,李歆還把這一切寫成表文,告知建業。(這是故意氣劉裕呢?)

李暠講求寬容治國,李歆卻用法嚴峻,大興土木,很快就把那點可憐兮兮的家底揮霍地一幹二淨。(至於李歆具體都建造什麼工程了,史書未提及,估計也就是翻新一下宮殿,就這點小錢,還是李暠大半輩子的積蓄,沒辦法,西涼太窮了)

最重要的一點:李暠生前從未對外用兵,李歆看不起老子的烏龜功,下令整頓軍備,開始研究怎麼稱霸涼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西涼要亡了。

玩完西涼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沮渠蒙遜的肩頭上。沮渠蒙遜讓小弟沮渠廣宗假裝投降,自己則在蓼泉(甘肅本縣蓼泉鄉)埋伏下重兵。李歆多留了個心眼,率大軍迎接,沮渠蒙遜見計謀敗露,隻得悻悻而歸。沮渠蒙遜打仗很少玩心眼,好不容易玩一次還被人家玩了。

經過這場勝利,李歆愈發夜郎自大,甚至想趁北涼後方空虛,突襲張掖。李歆發高燒,大家夥可沒跟著犯渾,太後尹氏勸說道:“你大業初創,自保都費勁,哪有餘力進攻他國!先王再試時,經常教育你謹慎用兵,靜觀其變,這些你都忘了嗎?沮渠蒙遜為當世豪傑,不是你一個毛頭小子可以對付的!”

李歆不敢頂嘴,在太後麵前唯唯諾諾,可剛出門就忘得一幹二淨,繼續研究他的“霸業”。不久後,李歆率軍三萬,大舉進攻北涼,沮渠蒙遜誘敵深入,在都瀆澗(今甘肅張掖西)實現合圍。

當時北涼的包圍圈並不牢固,不乏薄弱點。部將建議李歆突圍出去,回師酒泉,李不知歆中了什麼邪,死活聽不進去,非要和沮渠蒙遜決一死戰。結果李歆死了,沮渠蒙遜卻活得好好龖的。

李歆帶來的三萬人全軍覆沒,沮渠蒙遜乘勢殺入酒泉。沮渠蒙遜早就聽說尹老太太知書達理,是位又名的賢內助,於是親自拜訪。不料尹氏毫不買賬,拒不下拜,沮渠蒙遜好奇的問道:“貴國都滅亡了,你為何還如此高傲?”

尹氏慷慨對曰:“生死存亡,皆由天定。吾乃一行將就木之人,有何舍棄不下?隻願隨先夫而去!”

沮渠蒙遜肅然起敬,承諾善待李氏子孫,凡西涼臣工,盡皆量才敘用;並把西涼的長公主嫁給兒子沮渠牧犍,算是和李氏結為了兒女親家。(未完待續……)

神速記住【思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