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鼎定建業(1 / 2)

()楊駿是楊芷的父親,司馬炎老丈人,典型的草包一個。因為女兒的原因,被封為臨晉侯。司馬炎在位期間大舉分封王侯,僅王就57個,一個小小的臨晉侯本不足為奇,可問題出在了他的國丈身份上。外戚幹政,國家必有大禍。

期間生了一件大事,大到足以影響武帝之後晉朝的國運:司馬攸於283年病逝。

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弟弟,生於248年,小司馬炎12歲。自幼即表現出明君之相,德行才能都在司馬炎之上,司馬昭很早就有立其為世子的想法,無奈祖宗禮法所宥(自古立長不立賢),一直沒能成功。

司馬炎也非常喜歡這個弟弟,統一之初封為齊王,有心選他為接班人,而且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比白癡兒子強上百倍。由於司馬攸太過正直,因此為許多佞臣所不容,其中就有荀勖(xu)等人,他們擔心司馬攸一旦繼承大統,自己會地位不保,因此向司馬炎上書,以正太子之位為由強迫司馬攸回到封地。

上一章提到司馬炎裁軍,司馬攸是唯一的例外。時任驃騎將軍,理應罷兵,可手下幾千人誰都不肯走,武帝隻好從其所求。其仁厚品德可見一斑。

但這並不能改變哥哥的詔書,當時司馬炎的身體每況愈下,司馬攸很清楚,侄子絕對不是這幫大臣的對手。可詔書又不能違背,無奈之下,司馬攸要求為母親守靈,哥哥依然不許。司馬攸憂鬱成疾,傳去的太醫礙於權臣荀勖,隻道司馬攸並無大礙。司馬攸隻得抱病辭行。強撐著見完哥哥最後一麵(死要麵子活受罪啊!),司馬攸終於倒在了距洛陽不遠的地方。

逼死了親弟弟,司馬炎幡然悔悟,於是殺掉禦醫泄憤。

五年後,心灰意冷的武帝沉迷內宮,從此不問政事。

撒手朝政,標誌著太康之治的終結。此時的司馬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顧泡美妞。生活極度奢靡,執政初年的勤儉不複存在。

西晉盛產敗家子,而且還是家傳,這代敗不完下代接著敗,一代更比一代敗。其中有兩個敗家子的傑出代表,王愷和石崇。王愷是司馬炎的舅父,石崇是開國元勳石苞(外號“嬌無雙”)的兒子,這兩個人的家都很富有傳奇sè彩。

先說石崇,石苞有六個兒子,史書沒有記載其家境,應該尚可,西晉的臣子沒幾個窮的,像劉毅那樣的絕對是鳳毛麟角。石苞臨死前給孩子們分家產,唯獨沒給最小的石崇,妻子為石崇打抱不平,石苞卻說,“別看這孩子小,以後肯定是大富大貴之人”(此兒雖小,後自能得)。知子莫若父啊!

關於石崇是怎麼富起來的,我們不得而知,倒是後來的一段記錄能讓我們略知一二,武帝死後,石崇出京任荊州刺史,“在荊州,劫遠使客商,致富不貲。”中國之地有“九州”的說法,荊州即是其一,東漢末年,荊州下轄九郡: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襄陽,章陵,此為“荊襄九郡”(好大的地盤)。荊州的府在江陵(《三國演義》中經常混淆這兩個概念。)。曆代都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今天的荊州更是擁有“從此地轉的物資可在24小時內送達中國中東部任何城市”的能力(不算打廣告吧)。

回過頭來看,石崇靠劫掠過往商人暴富就很好理解了,可當時武帝還在,京官沒那麼大油水,就憑那點地租,根本沒有和王愷鬥富的資本。那麼之前呢?

石崇曾做過城陽太守,之後隨軍伐吳,據此我們可以推測:石崇在此期間肯定幹過強盜的勾當!關於石崇,有個小插曲,石崇在王愷府中曾救過倆人,劉琨和祖狄(聞雞起舞者是也),至於細節,受篇幅所限,以後再說(況未到倆人出場時間)。

接下來該王愷登場了。王愷是司馬炎的親舅舅,官至龍驤將軍,驍騎將軍,這兩個軍銜看起來很威風,其實不然,西晉年間立有戰功的武將比比皆是,可官銜就那麼幾個,隻好在將軍前加個名號,譬如如阿貓阿狗。於是各種將軍應運而生,實際上都是雜牌將軍,和前麵的“四征”、“四鎮”將軍有著本質區別。

王愷成為富豪的主要原因應歸於他外戚的身份,這個也不難理解,比如某某官員犯事了,趁月黑風高趕著馬車去王家拜訪一趟。王愷不認識人,難道還不認識車上明晃晃的金銀財寶嗎。第二天上朝,替該官員美言兩句,皆大歡喜。

唯一納悶的當屬司馬炎,“屁大點小官,能有幾個錢?”

“沒辦法啊陛下,有總比沒有強!”

“這麼個攢法,就是攢八輩子都不及人家王愷一天掙得多!”

“那怎麼辦?”

“南海番邦進貢了一株兩尺高的珊瑚樹,賞給國舅爺吧!”

當天下午,王愷拿著珊瑚,氣勢洶洶地來到石府,還沒開口,珊瑚就被砸了個粉碎,王愷非常氣憤,正待作,石崇的一句話徹底令他崩潰了:“這東西我家多得是,還你就是了!”邊說邊名人搬出幾株珊瑚樹,僅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