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笫188節:哈爾濱
笫188節:哈爾濱
“哈爾濱曾是近代猶太人在東亞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1894年第一個猶太人定居哈爾濱至今,大批猶太人遷居至此,最多時超過2萬人。他們以亞伯拉罕·考夫曼醫生和吉塞廖夫拉比為領袖,在這裏建立了完整的猶太社區,有學校、醫院、銀行、養老院和墓地,以及大規模的猶太會堂。”
——平山大俠
柳原振雄接口說:“日本關東軍強占了中國東北,從此,東北的猶太人受到排擠,猶太商社日益減少。偽滿洲國建立後,特別是中東鐵路賣給日本後,使一些為鐵路員工服務的猶太零售商失業,許多猶太商店倒閉。在日本勢力支持下,哈爾濱的一些白俄組織,進行瘋狂的反猶活動,綁架猶太富商,破壞猶太教堂,進行反猶宣傳,致使大批猶太人陸續離開哈爾濱,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定居。哈爾濱和上海的猶太人社區和一些領導人,曾就哈爾濱等地猶太人遭到迫害一事,聯名向日本外務省次官重光葵提出過抗議,但是卻沒有任何結果。”
“必須指出,”教授動情地說“雖然日本人對哈爾濱猶太人采取了殘暴的打擊政策,但是中國人民對猶太人一直是非常友好的。亞伯拉罕·考夫曼醫生說:‘在那難忘的年代,無論是政權的更疊,還是時局的變化,都沒有使在中國居住的猶太人受到任何歧視。我們是在中華民族崇高情誼的嗬護下生存、發展的。中國,就是我們這些人的再生之地。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力度,向關內步步緊逼,引起了英美法蘇等國不滿,它們與日本之間的矛盾加劇。由於英美等國拒絕對滿洲國進行投資,致使日本軍隊雖然占領了中國東北,卻沒有資金開發這塊廣袤而富饒的土地。日本迫切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看中了以經商而聞名的猶太人。
日本的一些所謂的‘猶太問題專家‘如安江仙弘、犬塚惟重、鮎川義介、小遷等人,紛紛提出以實行扶植、親善猶太人的政策,來鞏固在東北的統治。1934年,鮎川義介在外交刊物上發表題為《一項邀請5萬德國猶太人來滿洲國的計劃》的文章,首次明確了‘河豚魚計劃’的說法。
在這些專家中,鮎川義介是一位頗具影響、地位較高的人。他是日本的主要企業家之一、鋼鐵巨子,和猶太人有過交往。他在訪問中國東北之後,認為在歐洲排猶運動甚囂塵上之際,如果能把歐洲猶太人吸引到東北來,那麼不僅能夠開發東北,而且還可以讓在世界金融界,占重要地位的英美猶太人,有興趣來東北投資,在幕後操縱美國政府的猶太人,也會停止對日本侵略的攻擊。”
“這麼說,覬覦猶太人的財富,是日本推行河豚魚計劃的原動力之一。”娜達莎說。
“正是如此。”教授說“曆史上,在世界各地的排猶濁浪中,沙皇俄國,也出現了一批激進的反猶主義者。1903年4月6日,在俄國基希涅夫小鎮發生的反猶暴行中,猶太人死45人,致殘86人,輕傷500人,有1500家房屋和商店或被掠奪或被毀壞,損失約數百萬美元。這件事給猶太人留下了很深的記憶。
嗯,日本之所以能贏得日俄戰爭的勝利,猶太人慷慨解囊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猶太人支持日本?這是怎麼一回事?教授,你詳細說一下好嗎?”娜達莎請求說。
“事情的經過頗具戲劇性,”教授說“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不到2個月,日本便出現資金短缺,隻得緊急派出時任央行副總裁的高橋清,赴倫敦籌款。由於日本當時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遠談不上良好,加上銀行家們,都認為東方蕞爾小國,豈能戰勝北極熊,高橋告貸無門。
快要悻悻歸國前的一個晚宴上,高橋偶遇美國金融界猶太巨富雅可布·歇夫。他對歇夫長籲短歎地說:籌不到款,日本將敗於沙俄,而我因未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戰敗之日,將自殺以謝國人。
而歇夫出於對沙皇尼古拉二世排猶主義的仇恨,站在了日本的一方,竟然痛快地當即答應借給500萬英鎊,隨後在他的運籌下,又幫日本借到4筆國際貸款,共4.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