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看來這個擔憂短期內還不會成為現實。叔父說:“楊家會幸福的。”他總是對的。我的父親、兄弟升官或封官,我的姊妹被賜予各種名譽夫人,金銀財寶皇宮貴品每每得賜。哥哥楊國忠生得氣度端正,陛下對他言談甚是喜愛和信任,未曾想到他會被封為泱泱大唐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楊家權傾朝野,擲錢如泥。我是一個驕傲的女子,是我光耀了楊家門楣,是我光耀了楊家門楣!我並不阻撓皇帝因寵我而贈於我以及賜予楊家的一切,是榮華富貴,是權壓泰山……其實,我隻期盼陛下的愛意長長久久,隻期盼能和陛下過著普通百姓都擁有的夫妻生活,夫耕地來妻織線,朝朝暮暮,長相廝守,永不分離。
不像嬪妃的生活總是平靜和諧,我和陛下也會偶爾鬧幾回波折。記得有那麼一次我因喜愛悄吹寧王玉笛之故,一向和順悅色的陛下向我龍顏大怒,甚至欲逐我出宮。我滿是點點淚泣隻求皇上原諒,我的溫婉哀情沒起到應有作用。我說過我是一個驕傲的女子,既然盡盡懇求而無果了,就勿須嚎啕大哭直抱陛下腳踝力求原諒。出宮之日,我衣襟稍拭淚痕婉婉向我的夫君道珍重而後轉身……撒下寢宮一地哀怨愁柔。皇帝又何嚐是鐵石心腸?他早已被女人的溫婉哀神觸動,可他必須記得自己是皇帝。
回到娘家,回到我的,閨房。叔父答應過我不會改變裏麵的一床一鏡。吩咐婢女退下。分情還在心頭縈繞,走到女兒家梳妝台前我坐下。
沒有他的日子裏,我總是在鏡前坐著,聽著窗外愁愁的落雨聲,我心止不住的愁愁。回想起那個少女的月夜,如月光般的身體和容顏,澄澈的目光流露著淡淡的愁愁,我終於明白那是少女的渴望。而今落雨將月亮掩蓋。鏡依舊此鏡,木梳依舊此木梳,而鏡中人卻不再是天真渴望的少女。她已成為婦人,身體已是豐滿目光的憂愁不是渴望。落雨打在窗簷上。為什麼聽雨時總是哀寞?我體會到了一個叫“牽掛”的東西,我的君,你是否政務繁忙是否樂安心怡?你,是否正在把我遺忘?求你,不要將我遺忘。鏡中婦人,她是在牽掛,也是回憶。當一個人不再有回憶,她就不用再牽掛。我的心是六月的雨,淅瀝瀝地下著心雨。浩浩宮殿,君,你是否同樣感覺冷清?抑或……
沒有他的日子裏,都是這樣的平淡憂愁。叔父說伴君如伴虎,他沒有責怪我,他說隻要我還活著就好;叔母怕我被皇帝打,就問我有無這回事,我搖搖頭,她給我端茶,安慰我不要去想,她說,當皇帝的就是這樣,她甚至說皇帝是因為不喜歡我了才將我逐出宮……我激動站起來十分失禮:“不,才不是這樣!陛下還是在喜歡我的!陛下和我是真誠的!”會是這樣嗎?我鎮靜對自己說:“一定是這樣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在自欺欺人,但我知道,隻有這樣我才能繼續守候我的牽掛我的希望。那些個以前對我惟前是後的姊妹嫂嫂們這些個日子漸漸對我冷言,她們在責怪我不會侍奉好皇帝責怪我不懂得向皇帝賠禮道歉;哥哥楊國忠(那時他還沒當上丞相,隻是一個朝廷官員)在朝廷上下費力打點以尋得我重回皇宮的機會。身邊的人我不在意也不去理會他們在說什麼做什麼,我隻想在閨房那鏡子前,在回憶在牽掛在守侯著我的希望。
也許是哥哥的打點得到回報,也許是皇帝終歸還是在想我,想念牽掛他的玉妃,一直守侯的希望像冬末春花開來臨了。還是他,那個當初帶我進宮的人,高力士,他沒有像全家人一直在料想的那樣讀著一份冷冰冰的聖旨宣詔我進宮。像是在接回一個重要的人,他帶來很多珠寶、衣服,他很和藹地告訴了我一直在想象並渴望知道的情況。陛下想念我,玉妃,就像我牽掛他,陛下……這才是我一直在守侯的真正的希望!
當然,女兒家是要矜持的;矜持才會更讓人珍惜重視。
他不再生氣,而是焦急、焦急。
高力士來了楊家三回,第三回,我放下矜持,答應他回宮,滿是欣喜,因為,同樣地,我也在焦急地想要見君麵。
“自此,玄宗嬖之甚焉”。
<四>
初初的擔憂害怕在漸漸淡化,直到後來感受到沒必要,得浮華時且浮華,等到果真有那樣令人悲傷的一天來臨時再說吧,這樣想,那種害怕常常是完全不記得的。我發覺我們之間不再是純粹的男女歡愉,很多時候我們在一起是淡淡的雅靜,就像泉水淡淡的甘甜:我在欄上苑看那春日花好,他為我作畫;我可以和他說宮裏的小事情,和他說衣服、發髻、膳飲,就像聊家常;甚至我們可以靜靜地坐著做著各自的回憶一句話也不說,分享我們倆人共有的沉默。“平常人都有夫妻生活或許我們沒機會擁有,不過我們畢竟像一對過日子的夫妻了。”我潛意識裏生出欣慰。
不過皇帝對我的好沒有半點消退。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又是一年仲夏。這個夏季,長安城籠罩在夏火悶熱下,燥、燥、燥。能看幾眼自然的靈動的東西是渴求人的眼。“故鄉荔果此時怕已熟壓枝頭了吧。”自小愛吃荔果,剝開來,它們白瑩剔透透著芬甜。長安城不長荔樹。我愈是思念萬裏之外故鄉的果實。因腦中隻思這一物對其它物便索然無味,由是愁上心頭現於顏。玄宗即知,即命驍兵數人駕千裏馬至萬裏之外尋采佳果。荔枝雖味佳卻脆弱不能長存,有雲:“荔枝一日不鮮,三日變色,五日變味”。我如願嚐到愛果,未曾想,眼前這些的飽滿誘人是帶著采果驍兵的血,是的,他們為能呈上上等佳果,日夜加急奔馳,有的累逝於途。他們本來都是要滿腔熱血效勞陛下,他們以“性命”緊遵“皇命”,換來的隻是博得了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