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牆內佳人牆外道(2 / 3)

原來是個行人,許是剛好經過,聽得我們院內的嬉笑聲有感而發,遂想到了這首蘇軾的《蝶戀花》。我竟然站在巷子外怔怔出神了好一會,才轉身回至院子關上了門。

三月的雨下起來就纏綿不盡,一連幾天都淅淅瀝瀝。這日午後,我正在房內寫字,拂曉走進來回道:“小姐,老爺叫你出去會客。”

我奇道:“父親極少讓我出去會客,知道是什麼事嗎?”拂曉回道:“聽得管家說,今日有位客人來了,老爺待他若上賓,又是囑咐上好的茶水和點心,又是殷勤招待,實屬在我們家沒有見過的光景。那位客人忽又見到我們客廳上的一副對聯,又誇好字,便問是哪個大家的收藏,老爺說是小姐寫的,那位客人便嘖嘖稱奇,直說要見見小姐。”

拂曉邊說邊伺候我換了衣衫,我便往客廳去了。

來至客廳,隻見父親與一位年約四十的客人在談笑風生。我遂向父親行了禮,父親笑道:“宛兒,快來見過顧先生。”我低頭喊了一聲“顧先生有禮”,隻見對方哈哈一笑,說道:“真是虎父無犬女啊,沈世兄有女如此,將來福氣無窮啊!”

我不禁抬眼望去,隻見這位顧先生方臉直鼻,神采奕奕,嘴角堆笑,觀之可親。父親忙說:“顧先生真是太客氣了,小女不過是從前認過幾個字,那裏承受得起先生誇獎。”那顧先生又道:“沈世兄可別自謙,我初看此幅‘洞庭春色賦’清婉中透著遒勁,還以為是蘇軾真跡,方才知道不過是出自一個十四五歲小丫頭的臨摹之作,如今看來,令千金確實稟鍾靈毓秀之資啊!”

父親笑道:“宛兒,你可知道顧先生是誰嗎?”我疑惑地搖頭。

顧先生作了一揖,說道:“在下顧貞觀。”

我被唬了一跳,忙說道:“您就是詩文和詞並茂,被稱作詞家三絕的顧貞觀顧先生?”父親忙喝道:“放肆,怎可如此無禮,直呼先生名諱?”我自知失言,不禁哎呦一聲。

隻見顧貞觀仍笑道:“沈先生莫生氣,沈小姐天真爛漫,我也不是那種拘禮的人。卻不知小姐也聽說過我。”

我見他臉色未變,方笑道:“我聽父親說過的,先生的‘落葉滿天聲似雨,關卿何事不成眠’真可謂是一言可傳千古的名句了。且先生的彈指詞享譽江南,宛兒如今有幸認識先生,倒真的是無窮的福氣。更至於得到了先生的誇獎,當真是宛兒莫大的造化了。”顧貞觀笑道:“好一張伶俐的口齒,沈世兄,看來我此番回江南,倒是不虛此行了。”然後又問我讀過什麼書,學的是哪家的書法,我都一一回答,他知道我早幾年便沒有老師教習,便說:“可惜了。”

父親說道:“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讀書的事也不應讓她作為正事,隻是我見她年幼喪母,又喜讀書,便從小請了先生教習,為的是她打發時間,不至過於悲傷,不料她卻每每來了意興,拉著我又是作詩又是填詞的,如今倒是丟過為好。”

顧貞觀笑道:“世兄此言差矣。自來滿腹詩書的女子又豈是少的,遠一點的有許穆夫人,蔡文姬,近一點如李清照,這都留下了多少典故佳作,依我說沈小姐天資聰穎,倒是稍加培養,則後天作為不可限量。”父親說道:“先生所言極是,顧先生在京任要職,此次難得回江南,然空餘時候,望多臨寒舍,也可指教小女。”沒想到顧貞觀一口應承,為人爽快至極。於是那天以後他便成為我們府上的常客,父親自然高興,每每還盛意款待。

這天我聽說顧貞觀來了,正與父親在書房內說話,我便拿著新近填的一首詞去找他點評。繞過廊簷,我隱隱聽得他一聲長歎,倒是不敢走進去了。隻聽得父親的聲音說道:“先生今日一反常態,難道是遇到什麼為難的事嗎?”沉默半響,方聽得顧貞觀說道:"沈世兄,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父親忙道:“請說。”他便講了起來:“不瞞世兄,我有一位朋友,自小聰穎不凡,十歲便作膽賦五千餘言,性格豪放不羈,朋友遍及天下!但是卻在一場科場考試中遭仇家誣陷,落得舞弊的罪名,未能終卷,後來不僅遭到了科舉除名,被責罰了四十大板,抄了家產,還被全家流放寧古塔!"

隻聽父親問道:"先生所說之人,莫不是被稱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的吳兆騫?"

顧貞觀應該點了點頭,隻聽父親說道:"當時此案轟動江南,還有人曾經題詩說:生男聰明慎莫喜,倉頡夜哭良有以,受患隻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