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 / 3)

知道師傅被抓後我和大海叔來到鎮政府見到李隊長,李隊長把我們讓進他的辦公室,一陣寒暄過後我們說明了來意想把師父調到劉家村批鬥,李隊長鬧對象波浪鼓似的一個勁地搖頭,要知道自從抓了得到消息並師父,便馬上成了李隊長近期的工作重點。師父是這鎮上最符合批鬥條件的人,把他放走,以後鬥誰啊?而且鎮上的工作隊剛走,這封建迷信的牛鬼蛇神就給放了,以後工作隊再來咋交待?不管我們怎麼說提出什麼條件李隊長是堅決不放人。我們隻能失望而回,再回去的路上我又去看了眼師傅,我我強忍著衝上去的念頭,和大海叔回了劉家村。我每天度日如年,除了早起鍛煉外就是和大海叔他們生產隊下地幹活,我修煉更加的拚命了,時常弄得自己筋疲力盡。

轉眼又是一個月過去了,在這一個月裏我也偷偷去找過師父,但事實師父都沒有理我,我知道我師父是怕別人知道我們的關係從而連累上我,每次我都強忍著衝上去的念頭,回到劉家村我修煉更加的拚命了。

這天夜裏,打完坐正躺在床上閉目養神,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時,忽然間感覺有人在隱約的在呼喚我的名字,“誰!”我趕忙一骨碌身從床上爬了起來,並暗暗的運功於雙手,身體半蹲像一隻獵豹般的敏銳的打量著四周。

這是我才看清楚,在我前麵的是一隻巴掌大小的用黃符紙做成的紙鶴,我見此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後背一下子被冷汗打濕了。這並不關我膽子小,要知道這種能運用符紙鶴的法力最差也要在化氣成液後期,別看這化氣成液在上古時期屬於一般人物,但在這近代的末法時期化氣成液也算是一流好手了。我怎麼想到在這小小劉家村會有如此人物,而且在這特殊時期還敢使用法術找上我,我沒記得我的罪過這號人物啊?我暗暗的運功於雙手隨時作出撲上去的準備。

著在這時那隻鶴忽然說話了,“小天!”嗯?這聲音怎麼這麼熟悉?這是師父的聲音?“師傅是。。是。。你?”我輕聲問道。

“臭小子連師傅都不認了?不是我還有誰深更半夜不睡覺來找你啊!”

“真是師父?”我還是沒敢放鬆警惕,要知道現在狡猾的妖魔鬼怪多了。我悄悄地都會了鑒定術上去。

【符紙鶴】:中級法器,技能千裏傳音每秒消耗10點真氣。持有人:醉道人

還真是師傅!我忙鬆了一口氣,激動的喊道:“師父!”多日的思念終於如噴泉般湧了出來。

“點聲音,你想把人全叫醒啊?”紙鶴嘴裏傳來師傅的訓斥聲,不過師父的聲音也未有些顫抖。

我忙壓低聲音問道:“師父你這是?你最近過得怎麼樣他們沒把你怎麼樣吧?ni這麼晚來有什麼事嗎?”

就憑他們還不能把我怎麼樣,我來這你當然有事了,不然還是來看你睡覺啊?好了時間有限,不浪費時間長話短說,以下我說的每個字你都要牢牢記在心裏。事關本門傳承,你聽清楚了嗎?”

“是!我聽明白了”我一看趕緊正襟危坐,師父見此才緩緩的說道:“小天!你可知道天下道門兩大主流教派!”

“shi傅你是說全真教和正一教?”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它的曆史遠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而正式形成於東漢的中後期。與世界其它大型宗教不同,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乃中國曆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結合而成之宗教。在我國殷商時代,就以巫祝占卜決疑難吉凶。兩漢黃老之學的興盛,為道教的正式形成創立了基礎。太平道和天師道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組織的形成。

實際上,道教由東漢黃老道時的方士已經開始向上下兩方麵分化,一部分與民間宗教相結合,形成早期道教太平道之類的形式;另一些方士依然堅持方術實踐和養生理論的探索研究,其代表人物為魏伯陽,其代表作是“萬古丹經王”之《參同契》。

兩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分化日益加劇。向上層發展者,則對早期道教形式進行改造,提出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其代表人物是東晉時的葛洪,其代表作《抱樸子》提出的修煉成仙的理論體係,將社會倫理道德思想納入其中,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

北魏太平真君年間山道士寇謙之在北魏統治者的支持下,稱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人稱之為北天師道。南朝劉宋廬山道士陸修靜則提出“祖述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弘衍二葛(葛玄、葛洪)”,總括上清、靈寶、三皇諸派經典,人稱之為南天師道。道教的教規、儀範經此二人修訂後逐步定型,再由齊梁陶弘景充實神仙譜係,完善道教義理,敘述承傳曆史,對後世影響更大。

隋唐道教步入興盛期,一直至明代中葉均係發展時期。

從隋唐至北宋,國家基本處於統一狀態,道教義理不斷深化,相繼出現孫思邈、成玄英、司馬承禎、杜光庭、陳摶、張伯端等許多著名道教學者。

南宋金元民族矛盾尖銳,道教內部宗派紛起。金大定七年全真道由王重陽在北方創立之後,至元代受統治者的支持盛極一時。元成宗大德八年三十八代張與材天師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遂使南方符籙各宗派逐漸合流為道教正一派。其後道教,即以正一、全真兩大教派繼續傳承於世。

正一派與全真派的內容和承傳方式既有相同處,亦有不同之點。

相同之處是敬奉神團主體上一致,禮三清拜玉皇,持守三皈五戒,共同奉黃帝為始祖,奉太上老君老子為教祖。都認為首先要做好人,在經曆美好人生過程中不斷提升,修心養性,努力做度己度人的神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功德成神”。

正一派與全真派的不同之處也較為明顯。

正一派界於出世、入世之間,所以正一派道士多為入道形式,有俗家生活,許多道士習慣在廟觀中著道裝、誦經典、拜神靈、做科儀、畫符咒、接應十方善信;正一道士的神權主要從“籙壇”獲得,所以古代有“三山(江西龍虎山、江蘇茅山、江西閤皂山)符籙”製度,現在“三山”之中的龍虎山已開壇授籙。

全真派是出家製度,按照全真的傳統要求,全真道士應該素食、獨身、不著俗裝、滿發大領,全真道士注重清修、主要活動都在廟宇完成,廟宇就是家;全真道士的神權主要從戒壇獲取,全真派有條件的十方叢林宮觀,現在均可以申辦開壇傳戒。

簡單來講正一修的是術,全真修的是道。雖然殊途同歸但在法術界和民間全鎮的聲望遠不如正一教。

“不錯!那你可知道正一三山?”師父又問道。

“師父可說的是茅山,龍虎山,皂g山”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稱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後為上清派,靈寶派和天師道等的總稱。宋嘉熙三年,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符籙兼禦前諸宮觀教門公事,主領龍翔宮,賜號“觀妙先生”。這便是茅山,龍虎山,皂g山人們後來把這三座山也稱作正一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