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林知秋欣喜的是,這支官軍殺過來之後,並沒有對清風寨的人馬下手,反而開始攻擊蕭鬆的軍隊。林知秋一見機不可失,再次下令對平寧城的軍隊展開狂攻。
蕭鬆站在城頭上看到此情此情,便知道大勢已去。這平寧城是保不住了,便在數名護衛的保護下跑下城頭,從平寧城的北門離開。
沒了蕭鬆的指揮,平寧城的軍隊就像沒頭的蒼蠅一般四散逃開。林知秋也趁機收攏兵馬,生怕這隻兩萬人的官軍再次對自己下手。還好這支官軍在和清風寨擊潰平寧城人馬後,便將城門轟開,衝進了平寧城內。
一見官軍的動作,林知秋便知道了官軍此次並不想跟自己為敵。不過他並沒命人也跑進城去,反而將部隊分散成千人一股的勢力,開始收攏平寧城的敗軍。那可是身強力壯的大兵啊。隻要訓練一下,在思想教育一段時間,清風寨實力必定再次上漲一大截。
官軍進城之後,立即開始搜捕蕭鬆,可惜蕭鬆已經提前一步逃離平寧城了。官軍搜尋了一夜的時間也沒找到蕭鬆的影子。不過能夠攻下嶺南蕭家在荊襄地區的根據地,也算是天大的功勞一份。所以領頭的將領,在第二天清早就派人來聯係清風寨,希望見到林知秋本人。而林知秋也欣然同意了官軍將領的要求。
見麵之後,官軍將領說出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聯合林知秋的綠林勢力,來打擊嶺南造反的蕭家軍隊。林知秋知道荊襄官軍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憑借被自己打垮的兩個郡城根本無法阻擋蕭家的反撲。不過林知秋還是同意了將領的合作要求。趁機提出了一些要求。
錢財是必須的,而更重要的硝石。清風寨的強大是建立在手雷和地雷基礎上的,所以硝石是重中之重。這名將領為了得到林知秋的幫助,對他開出的條件也都一一應允。當然這其中的貓膩林知秋也不管,隻要清風寨足夠強大,朝廷要想對付自己也要掂量掂量。而這時候正是清風寨發展的最好機會。
有了林知秋和整個江南綠林的支持,荊襄的局勢便穩定了下來。林知秋也趁此機會發展了一批嫡係的力量。當然火藥的製作也沒有落下。一個來月的時間,清風寨的勢力就翻了三倍有餘。
這一天,跟林知秋談判過的那名將領再次找到了林知秋。想跟林知秋進一步合作,那就是對嶺南蕭家展開反攻。林知秋再想了一下後,便同意了下來。畢竟這又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雖然跟嶺南蕭家火拚會損失一些人手,可清風寨一直以來都是以戰養戰為主的。損失的人手也會在大戰中得到補充。
一時之間,原本想一展宏圖的嶺南蕭家便在官軍和綠林勢力聯手打擊下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