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

其實經過幾個月的發展,林知秋的清風寨已經今非昔比。絕對擁有了跟整個大漢朝爭雄的資本。若是朝廷真要對自己不利,一旦大戰起來,林知秋未必就會輸,反而贏麵會更大一些。

不過林知秋誌不在天下,而是想要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有了強大的勢力,才是能夠讓他安度餘生的資本。

李開山在北上之後不久便傳來了消息,說匈奴比自己想想的要強大得多,兵馬總計有五十多萬,而且都是騎兵。

匈奴的勢力確實強大,一旦拚殺起來絕對悍不畏死。幾乎每場仗都慘烈無比。若不是漢軍在王莽接手之後氣勢有所改觀,加上城池的防禦,匈奴說不定已經打進了長安。

林知秋拿著信箋眉頭緊皺,知道李開山絕對不會再這個問題上開玩笑,那麼就是說憑借李開山的才華和他手下的十萬人根本不是匈奴的對手。這才發來了求救信。

可林知秋也知道若是自己去了北方,遠離自己的根據地,對朝廷的掣肘就減小了很多。最後林知秋隻好讓楚落殤再帶了十萬人北上支援李開山和朝廷。而他自己則繼續留在江南與荊襄的官軍聯合與蕭家對峙。

這次有了楚落殤帶來的十萬援軍,李開山才徹底穩定了局勢。不過李開山並不信任朝廷,將軍隊駐紮在另一座城池跟王莽的軍隊成犄角之勢相呼應。

匈奴遠來作戰,後續必定不足,在李開山的建議下朝廷實施了堅壁清野的政策,使匈奴陷入了糧草的困境不得不開始退軍,而李開山和朝廷的軍隊也適時的開始反撲,終於將匈奴趕回了大草原。幾個月的作戰之後,無論是大漢朝廷還是匈奴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就連江南過去的綠林兵的損失也超過了十萬。可由於林知秋一直不離開江南,還有蕭家未被剿滅。朝廷也沒有敢對李開山和江南的綠林軍出手。

其實即便是出手,李開山也未必怕了他們。要知道能夠在戰場上活下來的都是精銳。而且江南綠林軍手中還有手雷這種利器,朝廷一旦處理不好,那威脅還是很大的。如果真的逼急了林知秋,林知秋再揮軍北上夾擊長安,造成的危險絕對不會比匈奴少多少、

所以思前想後之下,朝廷還是讓李開山帶著剩餘的十萬綠林軍回了江南。林知秋在李開山回歸之後,也適時的終止了跟荊襄官軍的合作,畢竟匈奴的危機一解決,朝廷便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嶺南蕭家。自己犯不著給他們當槍使。不過林知秋在離開之前卻是跟漢成帝要了一塊封地,將聚龍山方圓三百裏劃給自己的清風寨作為根據地。鑒於林知秋眼下的勢力確實強大無比,漢成帝也隻好答應了下來。

匈奴大敗之後,王莽在軍中的聲望也是水漲船高,隱隱有壓過大司馬王鳳的趨勢。而王鳳膝下無子,對王莽也很是寵愛,也加大了力度培養王莽。所以匈奴的危機一解決,王莽便開始率軍南下剿滅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