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2年4月19日(1 / 3)

應咋0趙致林盛情邀情,今日提前出發,會丁路、趙致林在南一馬路車站等我們。剛逬於路的院落,他就迎廣出來,想必早已等急廣。我們學校下午5點開飯,所以來晚廣些3

在文化宮門前巧遇和藝莆即牟崇民―起攀上六樓。會議還沒開始,似宰內已座無虛席,比昨天人還多。喬魁才和徐光榮冏我招手,我坐到他們身旁。市文聯副卞席張斐軍、路地、解明,遼寧大學的佟殿(即丁曉翁〉,還冇 遼卞日報》副刊編輯、老作家巴牧也到會了。

會議開始前,十玨和林金水請路地、劉鎮、曉凡出外商過點事兒。這時,我仔細地呑了宥對麵正座上的老師們。張斐軍,四十多歲,穿者灰料子幹部製服,臉盤很大,額骨和顴針略略凸出,後背的頭發,顯出深陷的額角,慈愛而穩重。 解明,摘去帽子,露出頭微微起伏的濃密的頭發,與十分淨而稍稍透紅的止方岡臉配襯得卜分漂亮。明亮的大眼睛,閃爍者火焰般的智恝的光波,在乳色的風衣裏,穿著整潔的黑製服。如果沒有接觸過他的人,冷廠一看,還可能以為他是島傲呢。艽實,解明娃一個最平易近人的人,他教誨業餘靑年作者時總足循循善誘,接待任何個尤名的習作者,都十分熱悄而乂中肯,他沒有一點虛偽的成分。這坫我解明接觸兒次總的印象,也是我的詩友們常說到的。坐在中間的巴牧,我讀過他的詩,淸新流晌,矜以為他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或是朝氣蓬勃的中年人。而我今天看到的卻是另副模樣:普通的黑呢製服,灰色的前進相,有畔袞老的臉上不很豐潤,有兒道小甚明敁的皺紋。大約五十歲左右。倪他那雙鋒芒銳利的眼睛,閃射著生命的還年輕的光輝,讓你知道,這是一位堅韌不拔的頑強的戰士,飽經風霜和血火考驗的勇者。

出外議韋的幾位回到座位匕,王玨貫布會議開始。她說昨天的會開得很好,今天繼續探討,府側聯題材的多樣性問題。

劉鎮旨先發芑。他談了一下己寫詩的曆程,他以《上井》為例,說明他是先有感覺、積累,後接觸題材,寫成的。接若曉凡發言。他說明常積累的重要,洋細地講一下《愛》的寫作過 程,不是到礦工家看到一個情節想出來的,而是到煤都頭一大就有這樣的感受:煤都人更珍愛煤。作吝平時思想豐宮,生活感受強烈,遇到恰當時機便表現出來了。他說個寫詩的人沒有時間的限製一從單到晚一直都吋以進行工作。在鞍鋼訪問時,一次坐汽車,路過一座橋,外麵的展物淸晰在目:小口本丟下的簡陋的單層磚的廠房,那邊就娃我們新建的氣勢磅礴的大鋼廠,如一個小火柴盒同塊大磚頭的比較。陪同曉凡采汸的鞍山市作協的同誌問他有什麼感受?他一時真答小。那位同誌道:“難道你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哲理:敵人給我們留下的都 是醜陋的、渺小的、破舊的,而我們自己用雙手建造起來的才是雄偉的、美好的、嶄新的?可見常積累,思想的豐富,對寫作幫助很大。他又說,他同郭小川到鞍鋼看平爐出鋼的壯觀錄象,郭小川就能寫出《出鋼的時候》那樣壯美的詩 篇,把那一瞬間的場景和作者豐富的想象,表達得十分完美,聯想到一個革命者在黨和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他會像平爐出鋼時一樣立刻閃爍出強烈的光芒。曉凡認為擴大題材,根本的問題在於深人生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牮握生活,要站得髙,看得遠。

張風森發言之後,佟殿臣發言。他鉞著白邊的近視鏡,淸秀的麵龐,一頂灰白色的帽子。他對劉鎮和曉凡的詩又作了一下比較,說劉鎮明朗,曉凡含蓄。

路地從《文藝紅旗》編輯部收到的詩稿談擴大題材的問題。路地的模樣,有些像畫報上的老工人,特別有些像孟泰。他說工人作者應寫丁人生活,反映工業題材。如果工人業餘作者都放弁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而專門去寫愛情,寫莊稼苗,憑回一趟家或聽別人講講,而使工業題材的稿子奇缺,是不正常的現象。他說,不要以為工業題材寫絕了,甚至連《車鈴歡叫》和《爭吵》都被劉鎮、曉凡 “抓”去了,我們寫什麼呢?該寫的東西多著呢!題材是永遠寫不盡的。如果能 寫盡的話,以後大家都得洗手千別的去了。我們要微笑看生活,用激動的心情去 感受生活,那就會覺得“遍地皆詩寫不麻”廣。生活中午多細許都是詩的題材, 比如電車上一位夜班工人睡著廠,雨點兒從敞開的車窗打在他的臉頰上,一個紅 領巾小姑娘掏出手絹給他擦掉……汴多許多,真理是不怕重複的。隻要你寫得新鮮,就會被大家接受,就會起到教育作用,比如,把黨和人民的關係比喻成葵花 和太陽、龜和水、母親和兒女……劉湛秋的《不老鬆》與劉鎮的《滿天飛霞》、 《慶壽》同是寫老工人,何卻是不同的調子,前者細膩,後者粗獷。曉凡則注意 概括,從具體的形象引申出哲理,善於聯想。不是具體的描寫,不寫事物本身的形象,而寫看不見的事物內在的東西。目前工業題材是當務之急,報刊編輯部希 望更多發表些這樣的詩。希蟄身在工廠的同誌尤芄多寫一些。路地發言時,解明 時而點頭,表示有法一致。

在師範學院一位老師發言後,大會主席請巴牧作輔導發言,因為時間不平了。

稍休息一會兒,大家都沉默7。“中途參加、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巴 牧的沙啞的嗓音開始響起來了。他在談話的中問,不時在句尾“啊,啊,嗯,啊”地加些口頭語。

巴牧認為曉凡和劉鎮的詩各有千秋。曉凡的細膩,想象豐富,理解亊物比較深。劉鎮的詩有青年人的激情和豪放。他本身是工人,是年較作者,照著自己的路子繼續走下去是有好處的。要注意樹立自己的風格。最主要的點就是忠實於生活。杜甫的詩反映一千二百年前的社會政治、經濟,使我們清楚地看到唐代社會的曲貌。主要是因為詩人忠實於生活,不是站在生活的旁邊,而楚深入地理解生活。閃為封違統治者的官貴奢淫和勞動人民的疾苦,在他的詩中都有所反映。 在一丁多年前,用階級的眼光漪待生活是辦不到的。但是閃為詩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抝,忠實丁生活,所以幵拓了現實主義的道路。生活是詩之源當然在詩的技巧上多下工夫也很重要。

他說:在曉凡和劉鎮的詩中,在語言的運用方麵還有不夠妥當的地方。中闐字是單音節的,出現在詩中字的音節整齊是需努力的。曉凡的《訪采煤班長》,所有的句子結尾都是雙音節的,但第八行結尾隻用了 “淌”字,應該加工為“湧淌”或“流淌”等雙音節。第十一句“望過去”是否吋改為“望去"?“過"字 楚多餘的,又妨礙咅節的整齊。偶然用個單音許使人讀起來像缺少什麼似的。句子上用字要考慮杳節的問題。詩歌詩歌嘛!音韻性要強.念起來才圓滑。劉鎮的詩粗獷,但有些語言也位注意。在《下井》裏:“祖國,我下並啦!” “祖國” 二字本是不必激動而激動的,一般“祖國”的呼聲應用於出國或歸國的心情。 下井去並沒離開祖國,這個地方用得不太恰當。《上井》結尾:“心呀,卻在深 深的煤牮……”寫得太死,餘味不多。不如改為:“心呀,卻還在煤海遠航 ……”《賽》中:“咱們哪,髙興得哈哈笑!” “髙興"與“笑”同義,重茇不 好。寫詩要時時刻刻有個“座右銘”一要力求破舊,從詩的語言可看出詩人的巧思和匠心。古人說:“語不驚人死不休”嘛!

談到題材問題,巴牧說:題材本身沒有多大用處。主要肴作者消化沒消化。沒消化的題材沒有用。寫詩特別要注意自己的感受。淮海戰役是人民革命勝利的 轉折點,“長江大橋”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裏程碑。都是重大題材。但不熟悉它,自己沒有親身經曆,沒有感受,最好別寫,寫不好的。髙爾基說:“寫你熟悉的東西。”很重要。有同誌說:“生活太熟悉了倒沒有詩的感受了。”問題在於是不是真的“太熟悉了”?在座的同誌都在二十來歲,生活經驗+多,底子很不夠。不知從何下筆,從何寫起。不能把題材消化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站在題材之上,分析力不強,分析的不徹底。但這不要緊,隻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注意培養觀察 能力就行。搞文學這東西,得學子、學到老,也學不好。好與不好從來都是相對的,比較來說的。越學越虛心,越學越覺得己知道的太少。覺得知識世界像大海一樣豐釕、浩瀚。因此有共同誌就產生了急跺情緒。巴牧說,從不愛好到愛好,從淺愛到深愛,從模仿到獨創,從少產到多產,站個過程的,是必經之路,人人要走的。都是起初投稿全部退,到冇些退存些刊用,從用得少到用得多退得少,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能操之過急。談到作品的尚低問題,他說,我覺得土要是在於思想感悄的深巧淺。人家前感到寫出來的東押般化,大概就 是這個問題。要表現得深,本質挖掘得深,思想得深,今天的思想就足指社會主義的丁農兵的思想。思想問題足紙談兵,而是表現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太現工農兵建設社會主義的忘我精神,抓件這個東叫,用它來教療人。我們寫詩,擴大眼界很蟲想,點得深,麵得廣,從深到廣,從廣到深,要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的人憤憤音樂,學學美術,荇宥曆史小品,閱閱自然科學的書……要 把自己的知識局限在小圈子節,不斷枳累生活,生活越辛富,灰達出來的感受也 就越年萵。我們常生活的積累,小―定眼前用得到它,今天不用,明天不用,或許後天能用。一年用,兩年不用,或許兒年之後會用到它。要熱愛生活,一年年去,就會有成績的。牛活不會辜負我們的辛勤。

關丁牛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問題,巴牧說:藝術的真實是完整的,詩在取材卜要注怠。一個事物吋從這曲取,也可從那麵取,可從上而取,也可從麵取……宥問題要多思考,苒於聯想,這是需要我們卜工火的地方。從描寫亊物的角度,可以分辨出作者的巧心來。詩成以悄取勝,怡很重要。有辟敘事詩隻苕重節件的敘述,不好。詩該這樣。詩對生活細節的不多,往往抓住這一點衣現力很強,典型深刻,就成功了。《琵笆行》足篇出色的敘亊詩,但它並不中純地敘唞詩中情很多很濃.時以餃後姑被情占去廠。亊跟情結合,情景交融。《琵邑行》以稱為篇好的敘事詩3詩足比較盤接的通過作者的感受反映節物的,隻要我們按照詩的特點去創作,就會寫出存獨到之處的詩篇來。光錤笫二手材料(報紙、傳言)而沒有自己的感受巧詩很危險。比如寫戰爭,沒有在血火鬥爭過來的親身經曆,描不出來。黨的百花齊放方針,並不是讓大家脫離自匕生活的感受去自不熟悉的東西,而是要從各方麵寫對生活的感受。並不足讓大家脫離生活,離幵;農兵的思想感悄,要足那樣的活,小就離開我們的文藝方針廣嗎?每個同忐必須自己熟悉的生活,不足離開生活隨便。能離幵文學的教療作用看問題。總之,我覺得有些同誌急於求成,今天沒好,想睡一覺就好了。寫詩跟在廠幹活兒一樣,徒弟跟師傅學手藝,不是大半天就

學成廣的慢慢來,隻要堅持+懈,冇個從生到熟的過程。否大家奮鬥不奮鬥,努力不努力,鑽小鑽廣。希矩大家持之以恒。十年後都成為詩人。我記得夯 一個廠文學創作小組,二十人。年後嗒持下來的隻有兩個人艽餘的都退伍丫,但堅持下來的兩個人很有作為,圾近在《人民文學》卜發表的散文就很好,名字我忘丫。文藝問題就需要有悄心,堅持下去,互相學習,互相督促,取長補短,搞創作的人中途“犧牲”的小少,特別氈在寫詩這方麵,現在搞翻譯的齊葆平同誌,解放前,年較時期是愛寫療的,足陰晦“含蓄”的象征派,過少療。在舊社會電走了少彎路,不能轉過來從事詩歌創作,曰因他的英文學得非常好,現在搞起翻譯來了,當然也很好。苦學苦練,一汽不放賴,不要中途放棄,灰心。在忠實生活、理解化活方麵多下些工夫,這樣舍意識地做卜去,謹防麻痹悄緒,對生活熱愛,就會有力螢鼓舞你蒔進。搞業餘創作很苄苦,隻要自己有遠大的坪想,做更多的事愔,加強思想作,積月累,一句話,功到自然成,敁後希望大家忠實於生活,耍巧思,要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