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升高、
升高……
大炮的脖子上
紅領巾
在飄啊
在輕輕地釈……
那領中的顏色像是親人的鮮血在呼喚,
在閃耀!
像是烈士的心在憤怒,
在暴跳!
別看我們的大炮,
暫時沉默著;
那複仇的烈火早在胸中燃燒!
徐徐升高,
升高
對準了
那亡命的小島
開炮!
黨
下達命令;
祖國
發出訊號;
“轟隆隆”,
“轟隆腠”, 我們的大炮咆哮著發言,像山呼海嘯!
隨著無數條 驚過碧海的伴著落下去的
煙的霧覃,
敵人的碉堡 飛上了九重雲霄!
那“伴奏曲”就是敵人的鬼哭狼嚎!
紅領巾
在大炮的脖子上飄啊
輕輕地飄,
像是在拍手,
像是在叫好。
這時,我看見戰士的眼中閃爍著喜悅的淚花,
少先隊員 樂得直蹦高,
啊,我也看見了
親人的血光
在閃耀;
烈士們的心啊,
在笑,
在微微地笑
1962年6月3日
竽鞋花了兩塊錢!
太職街,人的潮流,人的波浪,洶湧澎湃。參觀和平區文化館舉辦的“兒童閽閫展覽會",在人門處買本兒歌。展出的作品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創作。這些小小的藝術家們用各種形式、各種色彩、從各種角度,反映祖聞的新麵貌、兒童幸福的生活和多嬌的江山。
從古舊書店出來進人新華書店,巧遇郭堯比,我提議,他通過,二人到馬路灣參觀了 “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物及類術、攝影展覽會”。這裏,真是個藝術的世界,特別是能看到不少原作,如正信的許多幅,其中包括《踏遍靑山人未老》。參觀完畢,坐在一端休息時,與一位出版社的美術編輯聊起來。我問:“攝影作品中怎麼沒有《政策到家》? ”他顯然知道這幅名作,也知道作者是孔繁有,他回答我:“噢,那是部隊的作者,在這兒展出的一般都是出版社、畫報社的編輯記者的作品。”他希望我寫下留言。我在那個意見簿上寫道:“欣得良機到此遊,海北天鹵一望收。人民藝術樂尤窮,時代生活是源頭。”順腳到馬路灣新華書店買了 本《理想悄操褚神生活》。
為趕赴聽“電影講座”,不顧頭上有汗就從家裏出來,到鐵西廣場已晚6點半了,急急忙忙奔到圖書館,張老師在外迎接大家呢。我從側麵樓梯上到三樓,講座尚未開始。馮幽君、王占哀、徐光榮、徐鴻禎、安肀、孫長義、張續宗、王肽昕、苑書翰、未曲、劉強、紀凱及夫人都到了。郭誌治騎車來了,他告 訴我安德勝不能來了,把桀給他了。
晚7點左右,講座開始,苑書翰拿個表說:“我隻能講半個鍾頭,咱們7點半看電影。我講的是我看過的電影的日記,從本上撕下來,補充補充。我原是鐵西區的,現轉到大東區工作。老張熱情地給我打電話,不來好像忘本了似的,硬頭皮來廣。好在大家都熟,個的,講好講夕關上門是一家人。”小序之後引上正題……
放電影時,小銀蒂很清楚,隻是沒盧音,真叫人者急。逭放兒次也不行,隻好關機,開燈,暫時休總。這時喬魁才來了,把我叫出來嘮了老半天,從他的工作、身體、創作,到他的私生活,無所不談,尤拘無朿。徐光榮說他在市裏一個座談會上,看見過《紅色娘子軍》吳瓊花的扮演者祝希娟,個兒不高,黑紅臉膛,看樣子不過二十二三歲。
1962年6月4日
作息時間已變動,甲晨4點半起床,中午冇午睡。
突然收到一封很厚的信,報紙糊的大信封,用藍墨水毛筆寫的,落款是“和 平岡文化館”。和平文化館?沒有熟人啊?疑問逼者我立刻拆封符信,在半張稿紙上這樣寫著:“胡世宗同誌我們將在最近舉辦一次詩歌討論會,以促進和繁榮我區的業餘詩歌創作活動。經沈陽晚報解明同誌介紹和推薦,我們特邀請您參加,並希多加指導,取得聯係。和平區文化館文藝組馬繼堯,電話34582”。 真幸運!我感謝解明老師的培養,給我開拓道路,創造有利的條件,賦予我學習的良機。隨信寄來厚厚一本鉛字油印的詩集,在封皮上寫宥:“胡世宗同忐:為了活躍我區群眾業餘詩歌創作,提高作品質裏,茲定於6月8日(期五)晚6 點半,在本館二樓召開詩歌創作座談會,以交流經驗,詩歌創作存在的問題。這次座談會,以討論我岡業餘作者王際權同誌的《還鄉曲》、《蘭幽河前輯》和侯印同誌的《小村短笛》、《金色的歌》等篇為中心。現將他們的作品寄去 供您參閱。希認真準備意見,屆時出席是荷。"
利用午睡時間布置“民兵之家”的黑板報,好漢當兵,參軍光榮八個大字。
下午到四中飯廳,聽劉主任關於今芨城市征兵的動員報告。我寫了一首小詩《黨在召喚》,這也是我行己的心願:
萆叢中,
野狼的眼珠子
綠瑩瑩!
烈日下,
劊子手的刀子
―亮晶晶!
民兵同誌
黨在召喚,
祖國在召喚,
你不是常說嗎:
“隨時
準備參軍參戰……”
適齡青年一
黨在召喚,
祖國在召喚,
快投入人民的軍隊,
在這革命的洪爐裏,
經過千錘百煉……
為征兵一事,特出一期黑板報。
今天,頭暈,鼻子出了血,大概是睡眠不足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