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兩國戰後的傑出表現,說明和平發展比發動戰爭爭取"生存空間"有效得多。也說明承認戰敗、被征服、甚至被占領不一定是件壞事。你可以說,幸虧這是盟國勝利了。如果是軸心國勝利了,情況不會有這麼好。盟國代表"民主陣營",而軸心國代表"法西斯陣營",一個是正義一個是非正義,一個是侵略一個是反侵略,意義是不一樣的。
固然如此,卻又是相對的。蘇聯談得上什麼民主?它的專製獨裁,較納粹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一般估算,死於斯大林"大清洗"的人數,要遠遠超過死於納粹種族屠殺的猶太人。如果以種族決定人的存亡是人類不可饒恕的罪行,那麼以意識形態和經濟狀態決定人的生死又稍好在哪裏呢?美國是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大本營,在迫害"劣等民族"方麵的記錄,並不比德國遜色。對外而言,蘇聯侵略、占領和吞並的國家還少嗎?波蘭亡國,是德蘇兩個惡鄰合夥炮製的"傑作"。外蒙獨立,是蘇聯出於"戰略目的"威逼利誘中國政府就範的結果。
盟軍陣營中的英國和法國,都屬於老牌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在全世界以侵略他國為業,所占領的殖民地遍布"五洲四海",豈是戰時德意日三國可比。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主要原因都是"發展空間太小",要與已將世界瓜分完畢的英法等國搶地盤。日本除了"生存空間太小"要搶地盤,還有一個動聽的口號:把亞洲人從白人殖民者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如果沒有英法等西方國家侵略在先,何來"解放亞洲"之說?二戰結束後,原來的盟國之間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又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由"正義的、反侵略的民主陣營"發動的戰爭,絲毫不見得要"溫良"多少。韓戰、越戰就是明證。小小一個越南,美軍投擲的炸彈就超過整個二戰的總和。1968年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出兵捷克鎮壓"布拉格之春",一下開進三十萬軍隊,九千餘輛坦克,八百架飛機,三千門大炮,而1940年希特勒進攻法國,僅用了兩千五百輛坦克。
二戰將結束時,盟國陣營的英蘇就劃分歐洲勢力範圍談判,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就是主要戰勝國私下交易的成果。蘇聯軍隊反擊德軍,攻克柏林,實施殘酷的報複,其中也包括殺俘和強奸。德軍殺害卓婭的那個團,整個都被蘇軍殺掉了。柏林大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也被盡情地運往蘇聯,半個世紀以後仍宣布永不歸還。美軍占領日本,燒、殺、搶的事件倒至為罕見,唯強奸案多到不勝枚舉,據說多時每天達上千起。這還是無條件投降帶來的優待。日本人似乎沒有中國人那種"寧死不受辱"的羞恥心,或者說,沒有機會給他們表現這種羞恥心。為了保護廣大的一般的婦女,日本政府竟組織"慰安婦",號召有"獻身精神"、"愛國"的女人們去當軍妓。戰犯東條英機這樣寬解他的前部屬、同事:他也有幾個女兒,"她們肯定是被迫這麼做的,如果沒有黑市和這種賺錢方式,誰能夠在我們的國家生存下來呢?"德日兩國遭到的戰爭報複也許不值得同情,看看他們的戰爭罪行,我們還會認為這種報應實在來的太晚也太輕了。我隻是想說,幻想那一方會出現所謂"仁義之師",是簡單、幼稚和可笑的。象中國這樣主動放棄戰爭賠款、禮送百萬侵華日軍出境、放棄起訴和關押大批日本戰犯,並不合乎現代國際環境的"潮流"。
最大的運氣:中國加入盟國
日本並非一開始就同德、意聯合,直到1940年9月才正式結成三國軸心。而日本高層對此也有不同意見,昭和天皇就屢次表示反對。美國成為盟國的主要成員,也猶豫和觀望了很久,它甚至一度與親德的法國貝當政府建交。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自身遭到重創和奇恥大辱,才下決心向日本宣戰。蘇聯也不是納粹德國擴張的天敵,1939年它還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合謀瓜分波蘭。直到1941年6月遭到德軍閃電式入侵,才慌慌張張開始衛國戰爭。中國加入盟國陣營,也晚至1941年12月10日,跟在美國的後麵向德、意兩國宣戰。這之前,中國隻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日本。如果還要算一個敵人,那就是蘇聯,它兵不血刃霸占了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