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3)(1 / 3)

日本侵華,是想獨吞中國,不使之落入西方國家之手,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西方列強的瓜分。1905年日俄之戰,重挫俄國霸占東北的企圖。如果當時是俄國贏了,我們想想對中國可有半點好處?東北一直到斯大林時代都被認為"原本就是俄國的",許多沙俄軍官家庭甚至把旅順當做他們的"家鄉"。汪氏南京政府成立後,日本將北平、上海、廣州等各地的外國租界及治外法權一應廢除。此舉你可以說是"假惺惺的欺騙",事實卻是迫使各國先後向南京或重慶表示承認,從而結束了慈禧太後、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都莫可奈何的"國中之國"的奇觀。李小龍在電影中怒砸租界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還捎帶把一旁的日本人痛揍了一頓。殊不知為中國人徹底端掉這塊牌子的,正是日本人!

有人說抗戰勝利,租界自然會還給中國。此話是沒有根據的。帝國主義勢力就象灰塵,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就想賴掉維希政府放棄租界的承諾,但法租界已在日本人手裏廢除多年,重建不再可能,老大不情願地拖到1946年2月才勉強接受這一既成事實。英國在戰後並沒有把香港"自然地"還給中國,而是死皮賴臉地又占了半個多世紀。蘇聯眼見日本將要落敗,趕緊策劃外蒙完全獨立,更證明"自然歸還論"之荒謬。倒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提議,勝利後將法屬印度支那交還中國,這是個順水人情,不損失美國的利益,不要白不要,卻為蔣介石拒絕。

曆史上,中國有過多次被侵略和被征服的經曆。秦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外來侵略者建立的朝代。隋朝和唐朝,也是外來民族的後裔所建立。其他還有許許多多入侵者建立的小王朝。中國至有今日版圖之龐大,中國人和中國的民族至有今日之眾多,沒有侵略者的加入是不可想象的。照道理,以中華文明領先世界的優勢,應該是中國對外征服為主。事實並不如此。由中國發動的領土擴張,從來都費力不討好,勞民傷財又功效甚微。反而是外族入侵,往往大建奇功。每一次被大規模侵占和征服的結果,都擴展了中國的版圖,同時給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血液。被侵略的規模越大,征服得越徹底,中國的擴展就越迅速,越遼闊。這麼說太不好聽了,卻是事實。(參見《侵略者與亡國奴共建的中國》)

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建立過像英國那樣龐大的跨越五洲、環繞全球的殖民帝國。按說它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侵略者,它發動的鴉片戰爭把中國帶進了漫長的冤孽般的恥辱曆程。但一百五十年後,它還給我們一個現代化的香港。1904年它入侵西藏,西藏始推行新政,創辦郵局、建發電廠印刷廠、成立警察局、開設銀行,甚至試種茶葉,雖說是為了脫離中國做準備,畢竟給封閉落後的雪域打開了一扇窗口,帶來了新的氣象。印度被英國統治百年,到1947年獨立時,已有鐵路五萬餘公裏,超過麵積比它大差不多四倍的中國,直到40年後才追上。英國人給許多國家地區帶來了工業革命的曙光,中國也是在跟這些鴉片販子打交道的時候才受到的啟蒙。

我一笑,明白了菅原為什麼竭力推薦這書。

勝負乃國家之常事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既然侵略戰爭有這麼多"好處",我們就應該肯定它,當外敵入侵時,不但無須抵抗,還要打起旗子歡迎它呢?

不是這樣。外敵入侵,當然要奮起反抗。無論侵略的結果有多好,其過程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太巨大了,因此要反對,抵抗。這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無庸置疑的道理。但我們在觀照和思考曆史的時候,不能簡單化。以八國聯軍的入侵為例,義和團保衛家園是對的,而它以愚昧瘋狂的行為挑起事端,又確實無法為國際公認的法則所接受。是不是有比八國聯合出兵幹涉更好的方式?比方不出兵,完全通過談判?當時的情況是,拳亂四起,朝廷都無法控製,外交使團連生命財產安全都不能保證,找誰去談,誰說了算?何況還有中國將領僧格林沁撕毀兩國停戰協議,偷襲外國軍隊的前車之鑒。人家認定你是個不講道理不講信義,狂妄自大頑固守舊的政府,跟你講好的沒用,就象今天的人們去看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塞因一樣。總之,這是一場悲劇,而中國是這一悲劇中最大的受害者。如果一個民族不善於從中接受教訓,那麼肯定地,悲劇還將一演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