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五步(2 / 3)

壽星,初軫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於夏為八月,商為九月,周為十月。終於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於夏為九月,商為十月,周為十一月。終於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於夏為十月,商為十一月,周為十二月。終於鬥十一度。

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

東七十五度。

鬥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虛十。危十七。

營室十六。壁九。

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

觜二。參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八。

翼十八。軫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歲為百七十一歲,而九道小終。九終千五百三十九歲而大終。三終而與元終。進退於牽牛之前四度五分。九會。陽以九終,故日有九道。陰兼而成之,故月有十九道。陽名成功,故九會而終。四營而成易,故四歲中餘一,四章而朔餘一,為篇首,八十一章而終一統。

一,甲子元首。〔漢〕太初元年。十,辛酉。十九,己未。

二十八,丁巳。三十七,乙卯。四十六,壬子。五十五,庚戌。六十四,戊申。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統。辛醜。己亥。丁酉。乙未。壬辰。庚寅。戊子。丙戌,季。

甲申三統。辛巳。己卯。丁醜。文王(三)〔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壬申。(微二十六年)庚午。戊辰。丙寅,孟。湣二十二年。

二,癸卯。十一,辛醜。二十,己亥。二十九,丁酉。三十八,甲午。四十(九)〔七〕,壬辰。五十六,庚寅。六十五,戊(午)〔子〕。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辛巳。己卯。丁醜。甲戌。壬申。

庚午。戊辰。乙醜,季。

癸亥。辛酉。(乙)〔己〕未。丁(酉)〔巳〕。周公五年。甲寅。壬子。庚戌。戊申。元四年。乙巳,孟。

三,癸未。十二,辛巳。二十一,己卯。三十,丙子。三十九,甲戌。四十八,壬申。五十七,庚午。

六十六,丁卯。七十五,乙醜,中。

癸亥。辛酉。己未。丙辰。甲寅。壬子。

庚戌。丁未。乙巳,季。

癸卯。辛醜。己亥。丙申。甲午。壬(申)〔辰〕。庚寅。成十(一)〔二〕年。丁亥。乙酉,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十三,辛酉。二十二,戊午。

三十一,丙辰。四十,甲寅。四十九,壬子。

五十八,己酉。六十七,丁未。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辛醜。戊戌。丙申。甲午。壬辰。

己醜。丁亥。乙酉,季。

癸未。辛巳。戊寅。丙子。甲戌。壬申。〔惠三十八年〕。己巳。丁卯。乙醜,孟。

五,癸卯。河平元年。十四,庚子。二十三,戊戌。

三十二,丙申。四十一,甲午。五十,辛卯。五十九,己醜。六十八,丁亥。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庚辰。戊寅。丙子。甲戌。辛未。

己巳。丁卯。乙醜,季。

癸亥。庚申。戊午。丙辰。甲寅。獻十五年。

辛亥。己酉。〔丁未〕。乙巳,孟。商太甲元年。楚元〔三〕年。

六,壬午。十五,庚辰。二十四,戊寅。三十三,丙子。四十二,癸酉。五十一,辛未。六十,己巳。

六十九,丁卯。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庚申。戊午。丙辰。癸醜。辛亥。

己酉。丁未。甲辰,季。

壬寅。庚子。戊戌。丙申。煬二十四年。癸巳。辛卯。(康四年)〔己醜〕。〔丁亥。康四年。〕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國三年。十六,庚申。二十五,戊午。三十四,乙卯。四十三,癸醜。五十二,辛(巳)〔亥〕。六十一,己酉。七十,丙午。七十九,甲辰,中。

壬寅。庚子。戊戌。乙未。癸巳。辛卯。

己醜。丙戌。甲申,季。

壬午。庚辰。戊寅。乙亥。癸酉。辛未。

己巳。定(十一)〔七〕年。丙寅。甲子,孟。

八,壬寅。十七,庚子。二十六,丁酉。三十五,乙未。四十四,癸巳。五十三,辛卯。六十二,戊子。七十一,丙戌。八十,甲申,中。

壬午。庚辰。丁醜。乙亥。癸酉。辛未。

戊辰。丙寅。甲子,季。

壬戌。庚申。丁巳。乙卯。癸醜。辛亥。僖五年。戊申。丙午。甲辰,孟。

九,壬午。十八,己卯。二十七,丁醜。三十六,乙亥。四十五,癸酉。五十四,庚午。六十三,戊辰。

七十二,丙寅。八十一,甲子,中。

壬戌。己未。丁巳。乙卯。癸醜。庚戌。

戊申。丙午。甲辰,季。

壬寅。己亥。丁酉。乙(酉)〔未〕。癸巳。懿九年。庚寅。戊子。丙戌。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餘三十九,小餘六十一,數除如法,各從其統首起。求其後章,當加大餘三十九,小餘六十一,各盡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餘亦如之,小餘加一。求周至,加大餘五十九,小餘二十一。

世經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傳》曰:昭子問少昊氏鳥名何故,對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言郯子據少昊受黃帝,黃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黃帝,上及太昊。稽之於《易》,炮犧、神農、黃帝相繼之世可知。

太昊帝《易》曰:“炮犧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言雖有水德,在火、木之間,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強,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漢木火之間。周人遷其行序,故《易》不載。

炎帝《易》曰:“炮犧氏沒,神農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雖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為炎帝。教民耕農,故天下號曰神農氏。

黃帝《易》曰:“神農氏沒,黃帝氏作。”火生土,故為土德。與炎帝之後戰於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故天下號曰軒轅氏。

少昊帝《考德》曰少昊曰清。清者,黃帝之子清陽也,是其子孫名摯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周遷其樂,故《易》不載,序於行。

顓頊帝《春秋外傳》曰:少昊之衰,九黎亂德,顓頊受之,乃命重黎。蒼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為水德。天下號曰高陽氏。周遷其樂,故《易》不載,序於行。

帝嚳《春秋外傳》曰:顓頊之所建,帝嚳受之。清陽玄囂之孫也。水生木,故為木德。天下號曰高辛氏。帝摯繼之,不知世數。周遷其樂,故《易》不載。周人禘之。

唐帝《帝係》曰:帝嚳四妃,陳豐生帝堯,封於唐。蓋高辛氏衰,天下歸之。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陶唐氏。讓天下於虞,使子朱處於丹淵為諸侯。即位七十載。

虞帝《帝係》曰:顓頊生窮蟬,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處虞之媯汭,堯嬗以天下。火生土,故為土德。天下號曰有虞氏。讓天下於禹,使子商均為諸侯。即位五十載。

伯禹《帝係》曰:顓頊五世而生鯀,鯀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夏後氏。繼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歲。

成湯《書經?湯誓》:湯伐夏桀。金生水,故為水德。天下號曰商,後曰殷。

《三統》,上元至伐桀之歲,十四萬一千四百八十歲,歲在大火房五度,故《傳》曰:“大火,閼伯之星也,實紀商人。”後為成湯,方即世崩沒之時,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醜朔旦冬至,故《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伊訓》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醜朔,伊尹祀於先王,誕資有牧方明。”言雖有成湯、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於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歲也。後九十五歲,商十二月甲申朔(且)〔旦〕冬至,亡餘分,是為孟統。自伐桀至武王伐紂,六百二十九歲,故《傳》曰殷“載祀六百”。

《殷曆》曰:當成湯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終六府首。當周公五年,則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歲,少百七十一歲,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時乙醜為甲子,計其年乃孟統後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繼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歲。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萬二千一百一十三歲,其八十八紀,甲子府首,入伐桀後百二十七歲。

《春秋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醜朔旦冬至,孟統之二會首也。後八歲而武王伐紂。

武王《書經?牧誓》:武王伐商紂。水生木,故為木德。天下號曰周室。

《三統》,上元至伐紂之歲,十四萬二千一百九歲,歲在鶉火張十三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紂,故《書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紂,〔作〕《太誓》。”八百諸侯會。還歸二年,乃遂伐紂克殷,以箕子歸,十三年也。故《書序》曰:“武王克殷,以箕子歸,作《洪範》。”《洪範》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歲亦在鶉火,故《傳》曰:“歲在鶉火,則我有周之分野也。”師初發,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傳》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為天駟,故《傳》曰:“月在天駟。”後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鬥前一度,鬥柄也,故《傳》曰:“辰在鬥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見。癸巳武王始發,丙午還師,戊午度於孟津。盂津去周九百裏,師行三十裏,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晨星與婺女伏,曆建星及牽牛,至於婺女天黿之首,故《傳》曰:“星在天黿。”《周書?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於征伐紂。”《序》曰:“一月戊午,師度於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陳,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傳》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陳。”《武成》篇曰:“粵若來三月,既死霸,粵五日甲子,鹹劉商王紂。”是歲也,閏數餘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醜晦。明日閏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驚蟄。四月己醜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粵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翌日辛亥,祀於天位。粵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後四年而武王克殷。克殷之歲八十六矣,後七歲而崩。故《禮記?文王世子》曰:“文王九十七而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攝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曆》以為六年戊午,距煬公七十六歲,入孟統二十九章首也。後二歲,得周公七年“複子明辟”之歲。是歲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後六日得乙未。故《召誥》曰:“惟二月既望,粵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是歲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誥》篇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命作策,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