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堂觀察課(2 / 2)

這麼一說,看似起了效果。學生們不情願地磨蹭到講台上,緊張不安的情緒顯而易見。他們將手指伸進量杯,嚐了尿樣,然後立馬衝到洗手間,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等每個人都回到教室後,王教授又開始說:“做這個示範還有第二個原因,和之前的原因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話說到一半,他把量杯放回醫用袋裏,又繼續強調剛才他的話,“尿樣診斷示範的第二個原因是,教會你們在進行醫務工作時觀察的重要性。也許某天你們在為病人做檢查的時候,從他們口裏說出的是一回事,而他們的肢體語言告訴你的卻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也許你就能發覺不對勁的地方,並且在考慮多方麵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診斷。”

“那觀察到底有多重要?”王教授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一不小心露出了一絲微笑,“如果你們剛才仔細觀察我的動作,你們會發現蘸了尿液的是我的食指,而我舔的卻是我的中指!”

故事很幽默,意義卻很深刻:觀察——周全又細致的觀察——對於如何閱人,如何成功地察言觀色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問題在於,大多數人一輩子隻會看卻看不出真正的門道。也就是說,他們隻是盡最小的努力去觀察,周遭的一切隻是從他們的眼前一晃而過。這樣的人並不留心世界的細微變化,也不可能感知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更不用說能夠分辨蘸上尿液的是中指還是食指。

這些沒有觀察能力的人所缺乏的東西,用飛行員的行話來說,就是“環境感”,一種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的方位感。在這些人的腦海裏,對於周圍是怎樣的環境沒有明確的概念。讓他們走進一個擠滿人的陌生的房間,給他們一次機會環顧四周,然後要求他們閉上眼睛,說出看到的東西。結果,他們除了人,說不出任何其他東西。

這些人就是那些對生活的細微變化熟視無睹的人。

“我妻子剛提出了離婚。我從來沒發覺她有這樣的打算。”

“我兒子吸毒已經有五年了,之前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我和這家夥爭執不下,他不知怎麼地給了我一拳,我看都沒看見。”

諸如此類的話,就是出自那些從來不知該如何有效觀察的人之口。其實這種無能也不足為奇。畢竟從小到大,沒人教過我們該如何進行觀察。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無論是小學、高中還是大學,都沒有教人觀察的課程。我們的課堂上也從來沒有出現“王教授”。如果你自學掌握觀察的本領,那麼你是幸運的。如果不是,那麼你這一輩子要錯過多少可以幫助你達到目的的有用信息呢?數量多到讓你難以置信!

成功地讀人——學習非語言行為、解碼行為背後的心理秘密和利用非語言行為來預測人們的行動——是一件值得你花時間的事情,也會對你所付出的精力給予豐厚的回報。

希望大家都能夠像柯南道爾說的那樣,通過對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斷力的培養,從一滴水上推測出大西洋的存在,從生活中的一個小環節,推出整個生活鏈條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