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生活就要交友,在交友時難免會感情用事,受情境的影響或迷惑,而產生錯覺,交錯朋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識人的心。
那麼怎樣才能分辨出我們身邊的人呢?
最主要的是分清與我們交往的人是以怎樣的一種初始狀態出現的。
因工作的需要而必須與之相處的人,最多算得上是一個工作夥伴,彼此之間需要的是合作上的默契與愉快,講求的是那種達成較好配合的技巧,在情感糾葛方麵就不需要太多了。隻要能愉快地合作,就不用去管是否誌趣相投,彼此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因為在工作中存在著太多的利益衝突,一旦在利益麵前必須作出抉擇時,人自私的一麵難免會暴露出來。如果你在發生衝突之前就與之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那樣你就不會因感情用事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就能清醒、冷靜地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防範,這樣你也就進能攻退能守,不至於受到傷害。否則,輕則會造成情感的傷害,重則給你造成致命的一擊。
當年管寧與華歆,算是不錯的一對好朋友。後來管寧與華歆割席分坐,斷絕來往,不過是因兩件小事而起。一件是兩人在鋤地時,一塊光燦燦的金子從地裏露出來,管寧視而不見,揮鋤如故;華歆卻心花怒放,拿著金子愛不釋手。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們在讀書時,一位威風凜凜的高官從門外經過時,管寧充耳不聞,華歆卻丟下書,帶著崇拜的神情,前去看熱鬧。待華歆看後回來,管寧已割席分坐了。察人於細微,從小事上看出華歆的人生取向,管寧的眼光確實了得。
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是為著相同的誌趣走到一起的,彼此間不會計較得失,追求的是那種心靈上的契合。其情感如陳年醇酒,愈陳愈香,講求的是那種平淡如水的交往之道。也許在你成功時,他會忘記送你鮮花,但在你失意時,他肯定是第一個出現在你麵前的人。這樣的朋友是上蒼饋贈給我們的禮物。也許你一生也遇不到一個這樣的朋友,如果有幸遇上,那麼你一定要用全部的真心去珍惜。
這樣看來防人還不如識人。因為防人是一種被動的姿態,雖然這能夠讓你避免受傷害,也是最為保險的辦法,但卻像背負重殼的蝸牛,不但沉重而且還很寂寞;識人卻是積極的為人態勢,帶著一顆真誠的心與他人交往,取長補短,趨利避害,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旅途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