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讀懂中國》這個選題的寫作,心裏並不輕鬆。一是因為在寫作中遇到了很多熱點難點問題,有些宏觀政策需要準確地把握和解讀,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關於如何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的問題,這是黨的十八大後理論界的重要話題。說它重要,是因為它關係到我們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對此作了專門強調。其實這一問題的提出,還反映了黨的十八大前後一些噪音、雜音和錯誤思潮的幹擾,所以深刻理解這一問題的本質及其背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堅持正確的道路,而且更加堅定對未來發展走向的信心。我認為,經常研究和思考這樣的問題,將有助於我們在觀察和理解當代中國的各種問題時學會登高望遠,提升眼光和境界。二是很多問題尚有爭論,有的甚至存在尖銳對壘,想要真正做到切中要害確實很難。而且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新變化,有的問題甚至短時期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想把一個問題畫上句號還是問號還是省略號頗費思量。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改革力度明顯加強,許多難啃的硬骨頭短時期內取得了堅實的突破,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變化就在身邊,真真切切。我們必須勤於觀察和思考,爭取跟上節奏,盡可能多地分享政策帶來的機遇和紅利。
正如在本書前言中所寫到的,把握當代中國的特點和走向,難在其廣博,難在其厚重,難在其日新月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自認為已經認識了整頭大象的盲人。但是我們又要有匹夫憂國的責任心,哪怕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見,隻要能得到更多的認同,甚至是得到更多的關注,也許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彙聚到一起,我們離正確的解決之道就更近了一步。所以,我現在願意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體會、認識和收獲。在寫作過程中我也是個學習者、探索者、問道者,本書的寫作對我來說也是個整理思路、學習借鑒、不斷提升的過程。書中有些論述可能並不到位,有些觀點可能並不成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本書所呈現的組織架構和選取的熱點重點問題多是源自我近幾年來在新聞和宣傳係統工作的相關經驗。
在不同具體問題的解讀方麵,參考借鑒了相關專家學者的成果,有的在參考文獻中做出了標示,有的可能在寫作匆忙之中有所疏漏,在此表示真誠歉意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