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隻有“堅持對話,不搞對抗”,才能處理好同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改善中國的安全環境和開放空間,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對外交往中維護中國的根本利益。
最後,“堅持對話,不搞對抗”對當前國際政治具有巨大的現實指導意義。雖然當今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而和平與發展時代需要國家之間平等相待、和平共處、求同存異、互利合作。然而,在許多人的頭腦中,特別是美日等西方國家的某些政界人物,仍然存在冷戰思維,他們總是喜歡把世界各國分為“敵、我、友”,想要為本國尋找“敵人”,然後聯合盟友,遏製敵人。北約新概念的出台和美日同盟的加強就是冷戰思維的產物。
美國在冷戰後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它要利用這個機會來加強它在世界的霸權。美國一些政界右翼人士,將日益崛起強大、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中國視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鼓吹“中國威脅論”,試圖要“遏製”中國。而“中國威脅論”這種論調又得到了日本、中國周邊一些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以及西歐某些國家內一些政治力量的呼應。日本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然而它不甘心於隻當經濟大國,它要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特別是右翼勢力想要重溫大日本帝國的舊夢,成為東亞地區的霸主。右翼勢力把中國視為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障礙,並試圖借助美國的力量來對付中國。近年出台的《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和《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其矛頭就是針對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的。
美日等國存在的冷戰思維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冷戰結束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以新的姿態和思維方式來處理國家間的關係,特別是對國際局勢較有影響的大國,都紛紛建立起了夥伴關係,這種關係不同於過去的以共同對付某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為基礎的結盟關係,而是一種非敵非友的新型關係。而現存的美日同盟則是與這種潮流不相稱的。
與這種冷戰思維相對照,中國政府則是從國家長遠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出發,極力倡導“堅持對話,不搞對抗”,並身體力行,將之運用到處理同美日等西方大國的關係中去,取得了明顯成效,並受到世界上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好評。1999年5月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後,中國政府在提出嚴正抗議和合理要求的同時,保持了應有的克製,沒有將同美國進行對話的大門關死,從而為後來兩國恢複對話創造了條件。“堅持對話,不搞對抗”是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在總結了中國和世界外交史上的經驗教訓後所提出的國際關係新準則,是對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的繼承和創造性地發展,是擯棄從意識形態出發處理國際關係的舊思路後推出的符合時代潮流的新思路,它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將對21世紀的國際政治和中美關係以及兩種社會製度國家的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也將對美國的意識形態外交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