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情況
我國於90中期年代從俄羅斯引進了二十多套道爾-M1型低空野戰防空導彈,裝備38集團軍的防空旅。國產化後的型號即成為紅旗-17.
道爾-M1型是一種全天候、機動式、垂直發射的單車自動化野戰地空導彈武器係統。係統包括目標搜索雷達、製導站、導彈模塊和底盤。
目標搜索雷達和製導站的天線部分以及2個導彈模塊、電視光學瞄準設備組成了一個轉塔式整體位於底盤上,整個轉塔可360度旋轉,其他顯示控製台等設備位於底盤裏。目標搜索雷達可同時跟蹤9個目標航跡和1個有源幹擾,為製導雷達目標製示信息;製導站裝有相控陣雷達,用於補充搜索和自動跟蹤1-2目標,同時可自動捕獲、跟蹤2枚導彈並給其發送控製指令,製導2枚導彈攻擊1個或2個目標;電視光學瞄準係統可顯示、觀測21千米內的目標,提高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跟蹤能力。
紅旗17防空係統將雷達、導彈和製導站集於同一裝甲車,采用垂直冷彈發射。可對付速度700米/秒,12g過載的空中目標。攻擊距離12KM。每輛車上裝載2個導彈模塊,每個導彈模塊由1個運輸發射箱和4枚9M331導彈組成。導彈的發動機是單室雙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係統的底盤重26噸,載重11噸,行駛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寬2米,涉水深度1米。
紅旗係列防空導彈構成了我國地空防空導彈的主體。從最初的紅旗1號、2號、3號,發展到後來的紅旗61和紅旗7號,再到目前外刊報道的新型紅旗15、紅旗17、紅旗18等,紅旗係列防空導彈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擔負著中國防空的重任。
紅旗1號防空導彈是中國根據蘇聯C-75型地空導彈武器係統仿製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係統。1958年6月開始仿製,1964年12月定型。1965年1月10日,地空導彈第1營首次使用紅旗-1號擊落U-2飛機1架。該係統由導彈、發射架、製導站等組成。導彈采用用無線電指令製導,彈長10.90米,彈徑0.65米,翼展2.56米,發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戰鬥部為高能破片殺傷型,單發命中率68%。由於該係統機動性差,命中率低,易受電子幹擾,故不久就不再生產。
紅旗2號中高空防空導彈HQ-2是中國從1964年開始研製的中高地空導彈武器係統。1965年6月通過發射試驗後,進入全尺寸生產,隨後裝備部隊。60年代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用HQ-2地空導彈先後擊落5架台灣的美製U-2高空偵察機。在1985年的兩伊戰爭中曾被伊朗用來對付美國的SR-71高空偵察機,北朝鮮不僅購買了HQ-2導彈,還引進了技術以保持它自己完整的武器係統。在以後的25年間,中國又對它進行多次改進,先後研製成功HQ-2B、HQ-2F、HQ-2J、HQ-2P。HQ-2B導彈與基本型HQ-2導彈相似,主要改進部分是:裝有飛散角更大的高能破片戰鬥部、反幹擾的編碼無線電指令製導係統、集成電路的自動駕駛儀、頻率調製的比相近炸引信。
HQ-2B地空導彈可以攻擊迎麵和側麵飛來的目標,也可以尾追攻擊目標。對付速度不大於565米/秒目標的單發殺傷概率為92%;對付速度不大於750米/秒目標的單發殺傷率為73%,還可以對付最大速度為1000米/秒的目標。在1999年國慶閱兵中接受檢閱的防空導彈是紅旗-2乙型。
紅旗-2乙更換了性能更佳的引信和大威力彈頭,新型發動機改善了彈道特性,適應了作戰空域擴大和目標速度的提高,準確的抗幹擾數據指令傳輸使導彈更難被擺脫,全新彈載電池重量大幅減輕,並大大提高過載負荷,搜索雷達增加了測距、電視追蹤、單脈衝體製等抗幹擾措施,另外增設大屏幕作戰指揮圖,以方便指揮員了解最新情況,添加動目標顯示和敵我識別功能。紅旗-2乙彈長10.8米,彈體最大直徑0.5米,重2233千克,最大速度4.2馬赫,射程7千米-35千米,射高1千米-27千米,能同時攻擊3個速度在560米-750米/秒的目標。紅旗2號的研製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戰中取得的輝煌戰果,標誌著我國防空導彈的發展已由單純的仿製走向自行研製的道路。紅旗2號係列導彈的裝備量很大,80年代我軍曾將部分紅旗2號導彈改裝成其它導彈。
俄羅斯研製的具有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的中高空、中遠程地空導彈係統,俄羅斯稱為C-300型,北約稱為SA-10.該型導彈1970年開始研製,先後發展有5種型別。從1992年開始,中國先後引進了S-300PMU、S-30 0PMU1型,並於1996年開始生產S-300PMU1型,命名為紅旗-15號。
S-300PMU1型地空導彈係統由指揮中心、目標搜索雷達、製導站、48N6E型導彈及4聯裝發射車等組成,以營為建製單位,包括12輛發射車、48枚導彈和1個製導站,能同時攔截6個目標。48N6E型導彈采用慣性製導+主動雷達末端製導,發射方式為垂直發射,彈長7.8米,彈徑0.5米,起飛重量1500公斤,最大射程90千米,射高25米-30千米,最大速度6馬赫,采用破片殺傷戰鬥部,可攔截速度2.7千米/妙、射程1500千米來襲的戰術彈道導彈,最大攔截距離40千米,最大攔截高度25千米。
S-300的導彈發射車為載重量36噸的馬斯543越野車。每輛車配備4枚待發導彈。俄方媒體貶低攻擊說中國版S-300,“性能稍遜,無法摧毀飛行路線複雜的目標,例如巡航導彈”。紅旗-16中程防空導彈係統紅旗-16係統是中國賦予俄羅斯“山毛櫸”地空導彈係統的編號,這一係統是隨著956型“現代級”驅逐艦一同出售給中國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接收了2艘這種軍艦,並及時向俄羅斯造船廠支付了資金。俄羅斯造船廠已證實,他們將對中國訂購的另外2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進行改造,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陸基“山毛櫸”導彈係統,將有可能成為S-400多層防防空係統的中程防禦部分。它是由中國和俄羅斯聯合開發的全新導彈係統中程中/低空導彈。有效作戰高度100m-20,000m,單發殺傷概率90%,垂直發射;相位陣列雷達。反應時間6-8秒。該型導彈預計2005年服役,主要用來替代紅旗-61A導彈。
00詳細分類
S-300導彈係列
2001年10月,俄羅斯“金剛石”公司履行了向中國轉讓S-300PMU地空導彈係統控製技術的協議,這表明俄羅斯向中國轉讓S-300PMU-2“驕子”地空導彈係統已進入最後階段。
90年代中期,中國曾購買了6套S-300PMU-1地空導彈係統。而此次俄羅斯向中國出售的S-300PMU-2是目前最先進的地空導彈係統,具有較強的戰區反導能力。2002年9月,俄羅斯又與中國簽署了出售S-300導彈係統的第三份合同。中國此次訂購了能裝備10多個營的S-300地空導彈係統,總價值達4億美元。其中,新式改進型S-300PMU-2地空導彈係統為4個營套。該合同轉由新的工廠和設計局完成,而不是原來的合作夥伴“金剛石”公司。
S-400“凱旋”係統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對S-400“凱旋”地空導彈係統報有極大熱情。2001年9月《華盛頓郵報》報道說,中國已試驗了專門為這種係統設計的某型導彈,這種導彈被西方稱為SA-20.據說該導彈的射程為396公裏,這與已知的40N6遠程防空導彈相同。值得指出的,S-400不是一個單件武器,而是具有縱深防禦能力的防空係統。2003年,中國很可能部署中短程防空武器,而S-300PMU-2則為其提供遠程防空能力。為了向將來購買的S-400地空導彈係統提供預警,中國將於2003年8月利用引進的海上警戒雷達,加強對台灣海峽的監控。俄主管國防工業的官員證實,俄羅斯航空係統公司將通過其聖彼得堡控股公司向中國提供“海龍”海上警戒雷達。
“海龍”雷達是俄“故事”雷達的出口型號,它可裝在氣球下麵的吊艙裏,因此又稱為ARLK浮空氣球雷達係統。ARLK浮空氣球雷達係統主要用於探測和跟蹤空中目標、地麵車輛和海上艦船。該係統可與各軍種武器係統的地麵指揮所聯通,通過指揮所向用戶傳送數據。配上其他設備後,ARLK係統可對無線電輻射源及電子環境進行監控。ARLK係統還可收集天氣和風暴等氣象信息。“海龍”雷達係統裝上ARLK氣球後,最大搜索範圍達200公裏,這也正是S-300PMU-2的最大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