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美國奈基遠程地空導彈(1 / 2)

“奈基”導彈又叫“勝利女神”導彈,它是美國50年代研製的遠程高空地空導彈,它既可對付高空高速飛機、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又可摧毀地麵目標,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要地防空,保衛城市、工業中心、軍事基地等重要目標。“奈基”導彈共有1型、2型兩種型號。“奈基1型”又叫“奈基阿傑克斯”,1953年裝備部隊後,因它結構複雜,抗幹擾能力差,命中率低,以後被“奈基2型”取代。“奈基2型”又叫“奈基·赫克裏斯”,它是一種用雷達跟蹤、無線電指令製導的全天候防中高空武器係統。導彈長12.5米,直徑800毫米,重4500千克。彈體後部裝有大型後掠式三角翼,願部助推發動機上裝有穩定尾翼。戰鬥部重545千克,也可發射核戰鬥部。導彈發射架可固定在地麵,也可裝在拖車上牽引。射擊時發射架呈85°仰角聳立地麵,用遙控的方式發射。它的最大射程為139千米,最大作戰高度為45千米。在1955到1958年進行的300次發射試驗中,命中率約65%左右。1958年起裝備美國陸軍的防空炮兵部隊,到1963年共裝備134個連。每個導彈連有1個指揮排和1個發射排,共有12部發射架。1980年以後設在美國本土的“奈基”導彈連已全部撤消,改用新製成的“愛國者”導彈取代,隻是在海外的軍事基地部署了4個營。此外,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韓國和中國的台灣省也曾購買和裝備這種導彈。

“奈基”導彈現狀:服役中;規格:長9.6米;寬1.37米;射程:2484海裏;發射重量:15850公斤;發射方式:二節推進;固態燃料;導引係統:慣性;彈頭:3枚當量各20萬噸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彈頭,關於北極星導彈係統的研究開始於1956年;現狀:服役中;規格:長9.6米;寬1.37米;射程:2484海裏;發射重量:15850公斤;發射方式:二節推進;固態燃料;導引係統:慣性;彈頭:3枚當量各20萬噸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彈頭。

關於北極星導彈係統的研究開始於1956年,當時將先進的固態燃料導彈放進潛艇中的想法已經明顯地在孕育中。這項構想可以使發射載台帶著導彈盡可能地接近目標並藏匿在深海中。

在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完成處女航的五年後,1960年北極星A-1導彈隨同第一支美國海軍彈道導彈艦隊成軍。1962年,首次潛射試驗完全成功,同年射程更遠並具有較長的第二節推進器的北極星A-2導彈服役。

北極星A-3導彈藉由利用可用空間、較輕的結構和更佳的推進器使得導彈的射程增加了60%。這型導彈服役至1964年為新的海神導彈所汰換,目前隻有英國皇家海軍4艘果斷級潛艇繼續使用本款導彈。

英國皇家海軍所使用的北極星導彈裝有許多英國自身的高科技產品,如:彈頭、誘餌、輔助穿透裝置與導引係統。這一整套名為雪佛蘭計劃開始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確完成許多全新高科技成就,使得本型導彈得以堪用至本世紀末。許多公開發行的參考書對於該計劃的細節部分常有爭議,比較可信的是它具有3枚當量在20萬噸的多重重返大氣層彈頭。

英國電視曾報導雪佛蘭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使發射的彈頭看起來像是誘餌。這種欺敵方式與一般常用手法恰恰相反,由美國原廠所進行的第二次改良也已經展開。

部署:英國果斷級潛艇使用:英國皇家海軍所能施予蘇聯的威協是對抗值取向,針對主要城市及工業中心的第二打擊能力。

GBU-28屬於美國“寶石路”Ⅲ激光製導炸彈係列。彈體分為3大部分:製導艙、戰鬥部艙、尾艙。其中,製導艙主要由激光導引頭、探測器、計算機等組成。它和尾艙中的控製尾翼一起,共同控製炸彈命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