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地空導彈核心發射裝置(2)(1 / 3)

指令製導是由製導站發送無線電指令信號,控製導彈飛向目標的製導體製。指令製導是地空導彈武器係統最常用的製導體製。指令製導分為單波束無線電指令製導和雙波束無線電指令製導兩種。單波束指令製導由同一個波束跟蹤目標和導彈,雙波束指令製導由兩個波束分別跟蹤目標和導彈。如果兩個波束由兩個雷達產生,則稱為雙跟蹤雷達。在單波束無線電指令製導中,跟蹤雷達跟蹤目標,導彈發射後進入雷達波束,雷達測出目標和導彈的相對角偏差,通過指令形成和發送裝置產生無線電控製指令發送給導彈,控製導彈飛行。在實際裝備中,指令形成和發送裝置與跟蹤雷達設備安裝在同一個平台上。

無線電指令製導體製的優點是:在距離較近時製導精度高、彈上設備簡單、受天氣條件和能見度影響小、指令信號經過編碼後抗幹擾性較強。但指令製導體製的製導精度隨距離的增加而降低,且指令製導要求同時測量目標和導彈的參數,並且要給導彈發送指令,因此抗幹擾性能較差。無線電指令製導體製廣泛應用於各種地空導彈武器係統。C-300係列和“愛國者”地空導彈的中段製導、SA-2地空導彈全程製導、“響尾蛇”地空導彈等均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體製。

2.波束製導體製

波束製導又稱為駕束製導。波束製導即為製導站發射波束照射目標,彈上製導裝置控製導彈沿波束中心線飛向目標的製導體製。導彈依靠彈上製導裝置接受雷達或光波束調製信號,當導彈偏離波束中心時,彈上製導裝置產生誤差信號控製導彈沿波束中心飛行直到命中目標,此時的製導站稱為照射站。

波束製導分為單波束波束製導和雙波束波束製導。在單波束波束製導體製中,製導站-導彈-目標連成一條直線,製導規律為三點法,因此彈道曲率較大,要求導彈具有較高的機動性。雙波束波束製導采用兩部雷達,各自產生一個波束,一個瞄準目標,另一個瞄準目標的前置點,並使導彈沿後一個波束飛向目標。波束製導的製導站結構較為簡單,製導精度較高,但隨著導彈離開雷達距離的增加,製導精度降低,且易受電子幹擾。

波束製導體製與指令製導體製的主要區別在於信號形成裝置的位置,在指令製導體製中,製導信號在製導站形成,通過無線電遙控裝置傳送到導彈上,指令形成裝置位於製導閉合回路內。波束製導體製指令形成裝置僅僅執行運動學彈道角坐標的計算,並利用計算結果導引波束,因此,波束製導體製的指令形成裝置在製導回路之外。在波束製導體製中,誤差信號直接在導彈上形成,誤差信號描述了導彈相對於波束軸的角偏差(或線偏差)。因此在指令製導體製中由指令形成裝置完成的回路校正功能,在波束製導體製中是由導彈上的儀器完成的。

采用激光波束製導體製的地空導彈有瑞典的RBS70、國際合作的“阿達茨”。

3.TVM製導體製

TVM(TracK-Via~Missile)製導又稱為指令-尋的製導,是一種變形的半主動尋的和指令製導結合的製導體製。TVM製導方式通過地麵站測量目標和導彈的坐標,當導彈接近目標時,導彈上的測向儀接受目標散射的照射信號以測量目標相對於導彈的精確角度,並將測量到的坐標數據通過下行通道發回地麵,由地麵站進行處理,得出相應的導彈控製指令,再由地麵指令發射機通過上行通道傳送給導彈,控製導彈飛行。在末端采用TVM製導體製的地空導彈有C-300係列、“愛國者”PAC-1、PAG-2等。

TVM製導體製所采用的製導規律為比例導引法,因此可以認為TVM製導體製實際上是將半主動尋的製導的導引頭分置,探測部分放在彈上,數據處理部分放在地麵製導站上。TVM製導指令是由地麵測量參數和導彈測量參數經加權處理形成的,在導彈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隨著導彈距目標距離的減小,導彈測量參數的權值不斷增大。

TVM製導具有尋的製導精度高的特點,並且製導精度不隨武器係統作用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導彈越接近目標,信號越強,信噪比越大,精度越高。TVM製導與半主動尋的製導係統一樣,需要對目標進行照射,彈上測向儀是通過接收目標反射的照射信號實現對目標的跟蹤測量。TVM製導彈上設備簡單,利用地麵設備在抗幹擾性方麵具有較大的處理能力和靈活性,並具有指令製導的潛在抗幹擾性能。TVM製導無線電通道多(TVM上、下通道,雷達探測目標和導彈通道,指令通道),因此受幹擾的可能性較大;但TVM製導在利用導彈測量目標參數的同時,雷達仍在測量目標的參數,因此對目標參數測量的可靠性增加,相對而言又提高了抗幹擾性能,加之TVM製導體製采用比例導引法導引,所需測量的參數較少,因此TVM製導體製的抗幹擾性能高於指令製導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