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愛國者”PAC-3和俄羅斯的S-400“凱旋”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兩大地空導彈武器裝備係統。這兩種係統每次升級改造,其出發點都是吸收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並針鋒相對地考慮如何能在未來戰爭中抗擊對方的空襲,打贏未來的矛與盾大戰。美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俄羅斯則是在軍事上唯一敢於向美國叫板的國家,不管世界政局如何風雲變幻,在研發先進武器裝備時,各以對方為“對手”或“假想敵”,是很自然的事。以地空導彈武器係統為例,實際上自二戰結束以來,雙方已較量多次。
一、“愛國者”砍斷“飛毛腿”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使用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數量之多,範圍之廣,綜合程度之高,是局部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愛國者”導彈的亮相及其戰績,就是突出的一例。
1.“戰地魔鬼”探軍情
在多國部隊開始“沙漠風暴”(大轟炸)行動之前,一個漆黑的夜晚,有幾架武裝直升機緊貼地麵飛行,以躲避伊拉克雷達的探測。飛行員精心地駕駛著直升機,按著預定的航線撲向目標。這條航線是根據地形圖特別選擇的,因為這幾架武裝直升機要執行一項特殊的
使命。
武裝直升機剛一著陸,一群黑影就出現在沙漠上.急速向一個導彈基地移動。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站崗的伊拉克士兵確信遠離前線的後方營地是平安無事的。因此,黑影輕而易舉地突破並控製了伊軍外圍的警戒線,迅速向導彈基地指揮部的帳蓬撲去。他們很快抓住了伊軍的指揮官,並進行審問,讓他交待有關導彈和製導雷達的細節。一切進行完畢,直升機又悄悄升空,帶著珍貴的資料和一名伊拉克的專家,凱旋而歸。
戰爭到來的前夕,美國最高司令部派出了被稱為“戰地魔鬼”的特種部隊,去核實偵察衛星和雷達預警飛機所獲得的情報,以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目的。
2.“愛國者”攔截“飛毛腿”
早在戰前,美國就在沙特阿拉伯部署了數十個“愛國者”防空導彈連。當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即1991年1月18日淩晨,兩枚“飛毛腿”導彈向沙特打來時,駐沙特美軍首次使用嚴陣以待的“愛國者”導彈去攔截,擊毀了一枚射向美軍基地的“飛毛腿”導彈;1月21日上午,伊軍又向沙特境內發射10枚“飛毛腿”導彈,其中9枚“飛毛腿”被“愛國者”擊落……當人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兩個高速飛行的光點,劃破夜空,最後撞擊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火球時,無不感歎“愛國者”攔截技術的高超。
“愛國者”導彈長5.31米,彈徑0.41米,翼展0.87米,最大射程8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25千米,最大速度5~6倍音速。這種速度非比尋常,可有效地攔截、追擊“飛毛腿”導彈。此外,“愛國者”導彈的戰鬥部質量為100千克,裝有烈性炸藥,殺傷半徑20米;其戰鬥部也可是核裝藥(即核彈頭),當量為3~5萬噸。這就是說,在必要時“愛國者”導彈可進行核攻擊。
“愛國者”導彈具有非凡的功能,它能排除幹擾直取目標。以攔截“飛毛腿”為例,其全過程是:當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一起飛,美軍在9000米高空的雷達預警飛機便及時發現,並將信息傳給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立即拉響警報。由於“飛毛腿”是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其飛行彈道是在地麵設定的,起飛後的航向是確定的,不能轉彎機動,美軍可以根據雷達預警飛機提供的信息,很快計算出“飛毛腿”奔向的目標,再加上地麵雷達的配合,便很快掌握了“飛毛腿”導彈的彈道。此後,在“飛毛腿”飛行的途中,“愛國者”導彈便可選擇最佳方案進行攔截。“愛國者”導彈是創造了世界上地空導彈擊落戰術彈道導彈的第一例。不僅如此,在整個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先後共發射了80枚“飛毛腿”B型導彈,其中60多枚被“愛國者”擊中。論性能,“飛毛腿B”本來就不是“愛國者”的對手,後者是80年代開始服役,性能優良的第四代地空導彈,而“飛毛腿”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一代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那麼“飛毛腿”為什麼如此自不量力要披掛上陣呢?
原來,80年代初前蘇聯及裝備有“飛毛腿”的國家已經或逐步用新研製的SS-23導彈代替,不料,1987年美蘇簽署的《中導條約》中,SS-23被列在必須銷毀的導彈名冊上,各國隻好都遵守這一國際條約,將SS-23導彈進行封存銷毀了。戰爭無情,為了救急,也隻好把“飛毛腿”這員老將拉上陣比試了。由於性能懸殊,從而使“愛國者”導彈在海灣戰爭中一舉成名。
3.相控陣雷達顯奇功
“愛國者”之所以如此神通廣大,首先得益於導彈係統中的關鍵部件——相控陣雷達。該雷達係統能探測和識別半徑在160千米空域內的數百個飛行物體,從中選出必須攔截的目標,並通過電子計算機於瞬間分析出敵方導彈的速度和彈道,然後向己方發出指令。
例如在多枚“飛毛腿”導彈打過來時,由指揮控製車確定首先攻擊的目標和攔截時間,選定最適宜的發射架,將飛行數據裝入導彈(初始段按預編程序飛行),導彈按預定控製程序飛行。緊接著,相控陣雷達的製導天線不斷發出指令,修正導彈飛行彈道(中段為無線電指令製導)。導彈在飛行中,頭部製導艙內的小型相控陣天線也在接收目標反射的雷達波(末段為半主動雷達尋的製導)。一旦導彈探測到“飛毛腿”,就跟蹤不放,並向地麵提供自身和目標的坐標信號。地麵製導雷達及時發出指令,控製導彈撲向目標,並將目標擊毀。這種初始段按預編程序飛行、中段由無線電指令製導、末段采用特殊的半主動雷達尋的製導的“複合製導方式”,就使“愛國者”導彈具有極高的命中精度和抗幹擾能力,可排除敵方的電子幹擾,直取目標,使命中率達到難以想象的最高值——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