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地空導彈經典戰例(1)(2 / 3)

4.身價百倍的高技術明星

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製,1980年宣告工程研製全部完成,同年決定小批量生產,總研製費達20億美元。1982年5月首先裝備美國陸軍一個營(每營120~129枚待發導彈),陸軍計劃裝備81個“愛國者”導彈營。這就是說,“愛國者”防空導彈早在海灣戰爭爆發時的9年前就已裝備部隊,卻一直鮮為人知。但海灣一戰,一夜之間就成了現代高技術戰場上空的“明星”,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美國總統布什在海灣戰爭期間,於在1月29日向國會發表國情谘文時,還對“愛國者”防空導彈大加讚揚了一番,從而成了美國乃至世界當天的重要新聞。

從此,“愛國者”導彈身價百倍。1987年,“愛國者”導彈的價格約70萬美元,自海灣戰爭以來,其價格竟上升到110萬美元。說也奇怪,越貴越有人買。“愛國者”導彈的主要承包商在海灣戰爭的前6年,總共向美國陸軍以及德國、荷蘭、日本等國出售了70億美元的“愛國者”導彈武器係統,而1991年一年的訂貨額就已達到124億美元。

“愛國者”是全新型、機動式、全天候、多用途的地對空導彈武器係統,主要用於野戰防空,也適於要地防空。它能攻擊遠程、中程、近程和高空、中空、低空的高性能的飛機,也能攔截空對地導彈、潛艇發射的巡航導彈以及像“飛毛腿”這樣的戰術彈道導彈。此外,由於“愛國者”導彈配置有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指揮控製係統和複合製導係統,使它不僅能全天候、全空域發射,能對100個目標同時實施搜索和監視,還能控製9枚導彈攔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來襲目標。“愛國者”真可謂是戰場上一顆閃亮的高技術明星。

二、“海狼”馬島展雄風

艦空導彈是麵空導彈的一種,因是從艦麵發射故而得名。各型艦空導彈的戰術技術性能不同,其打擊目標也不同。如“海狼”近程低空艦對空導彈,主要用於點防禦,對付接近艦隻的低空飛機;“海標槍”高空麵防禦艦對空導彈,主要用於攔截高性能飛機和反艦導彈,也能對付水麵目標;“斯拉姆”近程低空艦對空或潛對空導彈,則主要用來對付反潛直升機或巡邏艇。法國、美國、前蘇聯、意大利、以色列、英國等國都有自行研製的艦對空導彈,這類型號約40餘種。

在英阿馬島海戰中,“海狼”艦對空導彈大展雄風,創造了奇跡。

1.海上“特級殺手”

“海狼”是英國皇家海軍研製的一種全天候、近程防低空的艦對空導彈,主要用於點防禦,能打擊低空超音速飛機、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也能攻擊吃水淺的水麵目標,如氣墊船、快速巡邏艇等,可說是海上“拚刺刀”的“特級殺手”。如果艦船處於危急之時,要靠它去迎戰飛機,消除威脅。

“海狼”艦對空導彈的最大射程僅5千米,射高幾米至幾千米。在現代高技術的超視距海戰和空戰中幾千米就相當於過去地麵戰200米刺刀見紅的近戰了。

“海狼”導彈比較小,長2米,彈徑0.18米,翼展0.70米,最大速度2.5倍音速,發射質量80千克,單枚殺傷概率大於80%。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式,總質量約11千克,內裝烈性炸藥,殺傷半徑8米。製導方式是雷達跟蹤和無線電指令製導。其中電視跟蹤係統是當導彈攻擊低空目標或有強烈電子幹擾時才使用。

基本型“海狼”導彈於1967年10月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不久就開始研製,英國注意到反艦導彈對艦艇的威脅日趨嚴重,加上當時英、法軍隊都缺乏大型艦隻,迫切需要在小型艦上裝備反應快、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艦空導彈。“海狼”直到1979年才裝備部隊。整個導彈武器係統由三部分組成,即導彈、6聯裝導彈發射架以及火控係統。後來,在基本型“海狼”導彈的基礎上又發展了兩種輕型“海狼”導彈。

“海狼”短程導彈裝配在“大刀”號和“華美”號護衛艦上。由於其良好的作戰性能,在馬島戰爭中,一舉擊落阿方飛機5架,引起人們的關注。

2.智擒“小鬥犬”

“海狼”還成功地攔截、擊毀一枚阿根延從飛機上發射的美製“小鬥犬”空對艦導彈。攔截“小鬥犬”這樣的近程空對地導彈,要比攔截“飛毛腿”那樣的遠程彈道式導彈困難得多,因為預警時間極短,2倍音速的“小鬥犬”,一眨眼工夫就能擊毀目標。一般被攻擊的目標(如艦船)是來不及作出反應的,偏是“海狼”以更快的速度——2.5倍音速撲向前去,進行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