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為要考慮機動靈活性與速度上的匹配,主戰巡洋艦的尾部沒有繼續增加全向電漿炮,而是增加了六台全向式碗式推進器。
它們每台推進器都有極為靈活且近乎全向的可變角度,這讓它們在增加推力時依舊保留足夠的靈活性。
也正是因為要協調這六台推進器之間的噴射角度協調,以及考慮到戰鬥中被擊中損毀的因素,六台推進器個頭都不算大,可靈活多變的結構讓它占據了船體艉部外側的空間,以及要考慮粒子噴射時對炮塔的阻擋,使得艉部無法再安裝全向電漿炮塔。
同時主戰巡洋艦因為增設了更多的電漿炮和推進器,艦體也比此前更長更肥了一圈,增加的尺寸能容納更多的電池芯組和核反應堆。
而通過此次戰役中,多艘艦船的中彈區域、位置進行分析研究後,陸英豪更加優化了艦船內部的結構分布,減少被敵方一炮擊穿多個重點區域的概率。
主戰巡洋艦這樣一來,就更像是一個全攻全守的多麵手,以及在前線戰場作戰時帶領麾下戰士衝殺一線的中級將領。
因為在這次戰役中,全向電漿炮在隊列陣仗,以及近距離雙方對轟時會極為占便宜,這個距離已經不用再多考慮威力和射程,瘋狂的以最快速度輸出火力就是王道,而多炮塔的巡洋艦隻要炮台能轉向到達的地方,那就是敵方艦船的夢魘。
同時多出來的空間還需要安放更多中央控製計算機這些電子設備,做到給各驅逐艦甚至同行運輸艦船緊急狀態下釋放出的太空蒼蠅做前期引導,以及中段航程的修正指引,直至最後太空蒼蠅自主鎖定住目標發起攻擊。
這就是在藍星上常見的A射B導的作戰方式。
所以主戰巡洋艦的功能被賦予的更多,也更加成為一支艦隊中的核心作戰中樞。
而快速巡洋艦則依舊是八台外置碗式推進器的配置,不過和主戰巡洋艦需要考慮在對戰時的橫向機動不同,快速巡洋艦使用的碗式推進器隻講究大功率,以及小範圍的上下左右調整角度即可,這使得它使用的推進器口徑和推力都大很多。
如此設置的原因就是為了‘快速’二字。
不管是快速前突偵查還是高速擾襲,快速巡洋艦沒有了高速度那它的作戰效能就會大大的下降。
它更多的是憑借自身的速度不斷驅趕甚至擊殺敵方外圍的快速艦船,為己方主力艦隊提供更安全的環境,以及高速往返進行遠距離的偵查。
至於艦隊中的對轟作戰……那不是它的主要任務。
所以它也沒有像主戰巡洋艦那樣增加艏部的炮塔,而是騰出空間攜帶太空蒼蠅和毒蚊進行攔截與更遠距離的誘敵擊殺。
兩種巡洋艦如果用最合適的形容,那就是主戰巡洋艦就是重騎兵,憑借著自身皮糙肉厚且攻高防厚血條長,在大戰役中就是一個個的中堅力量,帶領周圍的輔助驅逐艦對敵方艦船進行毀滅式的對轟攻擊。
而快速巡洋艦則像偵察、外圍襲擾的輕騎兵,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速度和遠距離的攻擊手段去擾襲對手。
屬於是老子有速度,老子打完就跑,你特麼的還追不上我!
至於數量最多,構成火力密度與結構的主力驅逐艦……
新型驅逐艦終於告別了要不斷切換進攻和加速兩種狀態的尷尬局麵,每艘驅逐艦艉部改用四台小號的碗式推進器專門賦予推進動力,而原來那門全向式電漿炮從艉部改到了艏部。
看到這一幕的眾多艦長、舵手們淚流滿麵……
特喵的,終於結束了推進和開火兩者不可兼得的局麵了。
而這次大放異彩的太空蒼蠅,也得到了升級優化。
在總結這次戰役最後一戰中帶㙓礦的蒼蠅表現,後續的蒼蠅除了增加更多的敵我識別裝置係統外,考慮到㙓礦的消耗與實際作戰中起到的作用,目前每一個蒼蠅橋夾上隻有第一枚是攜帶㙓礦對敵方進行迷惑反應。
不過後續蒼蠅在生產中,所有蒼蠅腿……也就是它們自身尾部長長的粒子推進器上,都增加了一個個金屬格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