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廣東人曆來“講飲講食”,老火靚湯更是家喻戶曉,現在不少北方人也愛上廣東人的靚湯。但享用老火靚湯需要的是時間,酒樓食肆裏飄香誘人的湯,遠不及家裏慢火細熬的湯來得有滋味。
可惜的是,現代都市人步伐太匆忙,總有忙不完的事,丟不下的工作,像普希金慨歎的“生活太匆匆,來不及感受”,更不用說找時間、找閑情去煲湯和喝湯。如果有一種懶人湯,簡單明了,按圖索驥,再差的廚藝,隻需捧著書,依著葫蘆畫瓢,靚湯DIY,再忙再懶,也能讓自己和家人喝上靚湯,那才是一大享受啊!
在市場裏,我們還常常會遇到提著空菜籃,左逛逛右逛逛,茫茫然而不知該買什麼菜、煲什麼湯的煩惱主婦。這時,建議您出門前翻翻這本書,學學廣東省中醫院佘自強藥師精心炮製的靚湯,這樣就可以理清思路,提上菜籃,直奔目標,快捷迅速地從糊塗主婦變身精明師奶。
忙碌中,關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實在非常重要。然而平日關注健康,保持運動的往往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忙工作、忙事業,常常把健康晾在一邊,因而有人形容目前人們對運動的態度是:少年沉睡,中年覺悟,老年奮進。我想,用此形容人們對食療的關注度,應該也沒錯。
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中醫自古講求養生,中醫古典名著《黃帝內經》一書中便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念。在四季交替之際,在靚湯中融入中醫的養生觀點,挑選恰當的藥材,以固本培元,養生延年,正符合中醫所講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思想,不但能遠離疾病,連亞健康也一齊趕跑,那倒也省心省力。
廣東電台與廣東省中醫院多年來合作無間,曾成功舉辦多場“和諧醫患論壇”節目及“送醫送藥送溫暖”、“健康和諧進社區”等大型戶外活動,深受患者及聽眾歡迎;本書作者、廣東省中醫院佘自強藥師也是廣東電台的特約通訊員及節目嘉賓,從選藥治病的藥師到普及食療養生的科普作家,佘藥師與聽眾、讀者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變成大家的街坊老友,自然受到大家的追捧。與佘藥師一樣,我們的電台節目也力求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做到“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提高節目的可聽性與服務性。當代中國,實際在變革,生活在變遷,人民群眾在與時俱進,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三貼近”,讓我們的節目擁有更多的聽眾,更高的收聽率,更廣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