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成吉思汗開明的宗教政策(1 / 1)

在成吉思汗的事業中,宗教是個嚴重而複雜的問題。成吉思汗在少年時代崇信薩滿教,然而隨著其閱曆的豐富,地位的鞏固,逐漸對宗教產生新的認識,製定了對各種宗教“兼容並包”的政策。這一宗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對蒙古貴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蒙古人的宗教是薩滿教,“薩滿”,蒙古語“布克”的意思,據說是掌管神與人的關係,傳達神的意誌,根除病症的很原始的東西。在蒙古草原,不論天還是神都叫“騰格裏”,是最高的神。

遊牧民族裏,無論是貴族、屬民還是奴隸都是按神的意誌來行事,“無事不歸於天”。因此。“長生天”、“永恒的天”、“永恒的天力”等語句經常掛在蒙古人的嘴邊,一切都歸於天命或神意的思想,使曆代可汗在統治和領導部眾等許多方麵有了憑藉。其號令一出,便具有無比的號召力和不可抗拒性。無論是進行爭戰還是政策的推行,都如順水行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後來,鐵木真正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思想,才得以稱汗,以至於建立起強大的遊牧民族。

“長生天”的古老信仰成就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1162(一說1167)年生於蒙古一個貴族家中。他父親被塔塔兒人毒死後,鐵木真隨母親和幾個弟弟生活處境艱難,曾被其他部落俘虜。鐵木真被迫依附勢力強大的克烈部部主(脫裏汗),並與另一蒙古部的首領(劄木合)結拜為兄弟,在此二人幫助下,鐵木真漸漸擴展勢力,重建了以本家族為核心的統治集團。1187年至1189年間,鐵木真自稱由豁兒赤傳達天命,被一些貴族擁立為乞顏可汗。1196年,鐵木真和脫裏汗共同出兵,幫助金朝討伐塔塔兒,並打敗了塔塔兒。鐵木真的聲望日高,勢力漸大,引起脫裏汗等人的疑懼,他們聯合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被打得大敗,一度從者僅剩十餘人。不久由於敵手內部紛爭,鐵木真又反敗為勝,相繼攻滅了幾個部落。

1206年(宋開禧二年),鐵木真完成了統一蒙古高原的事業,在斡難河源召開貴族大會,又借通天巫闊闊出之神托,即大汗位,建大蒙古國,號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詞有“海洋”、“有力”、“天賜”、“偉大”等諸多不同說法。

在蒙古人自己的思想體係中,至高無上的權力由天神即遊牧部落的主神長生天授予一位地上首領。作為天神選定的代表,成吉思汗受到長生天的保護和扶植,而長生天保證成吉思汗軍事與政治冒險的永久成功。

政策開明,力求宗教信仰和平相處

成吉思汗晚年,在攻伐中亞、西亞的途中,年老力衰,又深知完成統一大業重任的艱巨,因此,在得知丘處機有“長生”、“治國”之道後,邀請丘處機指點迷津。丘處機在西域的興都庫什山拜謁成吉思汗時,“以敬天愛民為本”、“以清心寡欲為要”的思想,回答了成吉思汗的詢問。從此,成吉思汗將“敬天愛民”的思想與“天力論”結合起來,並訓誡子孫嚴格遵循。

成吉思汗在經略中原、中亞、西亞的過程中,遇到了中原崇尚的儒家文化及信仰佛教、道教等民族,中亞、西亞、南亞信仰伊斯蘭教、猶太教、也裏可溫教等民族,歐洲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民族。成吉思汗意識到不同宗教文化對不同民族的精神作用,也認識到對這些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寬容和開放,是實行其統一大業不可忽視的基礎。因此,他推行開放寬容的宗教政策,兼容並蓄,對佛教、道教、也裏可溫教等實行免稅政策,起到了安撫民心、選拔人才、推進統一的作用。

延伸閱讀

成吉思汗射飛鷹

一次成吉思汗在打獵的時候,口渴難耐。正好附近有一窪山泉,他走過去捧起水就喝,正在這時候,突然一隻老鷹疾飛而至,成吉思汗虛驚一場,山泉潑得滿地都是。喝水的“渴望”被幹擾,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抽出腰間的羽箭射殺飛鷹,飛鷹中箭跌落在山頂。成吉思汗爬上山頂,發現飛鷹已經被羽箭穿胸而斃,而死鷹陳屍的山泉水源旁,有條被鷹啄死的大毒蛇。

成吉思汗恍然大悟:原來飛鷹救了我一命,正因為它剛才屢屢打翻我捧著的水,才使我沒有喝下被毒蛇汙染了的水。